或者说李世民这么做看似对太子有偏见,实则是一种保护?
这要换成李泰多半要闹很久,那个小胖子肯定会向他父皇讨要好处,不会善罢甘休的。
说不定他此刻就在骊山笑话太子,数年的努力给中书省做了嫁衣。
张阳跟着太子走出朱雀门,朝着国子监而去,最近因为聊斋和狂人日记闹得满城风雨。
在路边买了一顶斗笠,摘下官帽再戴上斗笠。
稍稍压低斗笠遮住自己的面容,以免被人注意到。
从国子监路过,便来到了原本一处宅邸前。
李承乾解释道:“这里原本是四方馆,父皇见此地一直闲置,便下令改建,往后会有许多官吏来往此地。”
还有不少工匠在修缮的房屋,张阳走入其中就见到了一个熟人。
“张侍郎,几日不见越发有神采了。”岑文本稍稍一礼又道:“太子殿下。”
张阳皱眉道:“文本兄以后就是这里的监正了,在下恭喜。”
岑文本叹道:“说不上恭喜,朝中缺人一时间找不到好的人选,下官也暂领而已。”
即便是进行了两次科举,朝中补充了不少新人。
人手确实足够,但像岑文本这般的能臣依旧很缺,这可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补充的位置。
新人进入朝中,还需要好好培养。
等这些科举入仕的新人在朝中任职一些闲散的位置,以观后效。
若是有能人或者在一定领域上有所成就的人,那样才是真正缓解朝中用人紧张的情况。
眼下朝中的情况就是这般良莠不齐。
重要的位置依旧是有人身兼数职,而提拔上来的官吏需要看能力,看才略。
岑文本眼下身兼三职,一是秘书监的少监,又是中书侍郎,如今又是这个新官邸的主事。
张阳又想了想自己,还不是一样。
又是礼部尚书,又是中书省,还是尚书省的度支郎,可惜的是被罚了五年俸禄,还差两年才能罚够,届时一个人可以领三份俸禄。
可如此一来再过两年,自己都二十八了。
李承乾与岑文本正说着话,“孤也是听了张侍郎的指点,这才有了这等方略。”
岑文本行礼道:“若是此道可行,天下读书人都欠张侍郎一个人情。”
“文本兄,你又害我了!”
“此话怎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