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呸,卖国求荣的狗杂种!”朱樉恶狠狠地啐了一口。
朱樉人虽然有点儿混,但在国家大义上还是看的很清楚的。
信使早在得胜之日,便带着报捷的急报火速回京。
在听闻是太祖高皇帝显圣,带领大明走向胜利之后,群臣有的额手相庆,有的战战兢兢。
高兴的都是那些纯臣,心怀家国的那种;战战兢兢的嘛……都是一些心怀鬼蜮的投机分子。
礼部最终商议,群臣出京郊三十里迎接。
这种待遇,不是给朱祁镇的,而是给太祖皇帝的。
群臣在见到朱元璋的时候,极尽自己所能,狂拍龙屁,其谄媚的程度,就算是对他们爹,恐怕都没这么孝顺。
而永乐朝的老臣在看到朱棣之后,更是兴奋得快要昏了过去。
这次御驾亲征班师比较特殊,不需要举行献俘仪式,也不需要告祭太庙——因为太庙里的基本都在这边站着呢。再说了,这些人还得留着找李世民换钱呢。
老朱现在看向瓦剌俘虏的眼神,都是银饼子的形状。
很快,孙太后在前朝的眼线便将太祖显圣的消息通知了她,孙太后惊惧之余,也在恐慌着太祖是否会借此废黜朱祁镇的帝位。
事情正如她所想,在群臣恭迎太祖高皇帝之时,顺便还意外恭迎到了太宗文皇帝回到他忠诚的顺天府。
在听说随行的有一个尚且是少年的朱瞻基后,孙太后便把主意打到了他的身上。
按照朱瞻基生前宠爱她的性子,怎么可能会置朱祁镇于不顾?
然而她想错了,老朱还朝
随后又废黜朱祁镇的皇帝位,让他跟随在老朱的左右。在李清的建议之下,立了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为皇帝,郕王朱祁钰监国,暂代行使皇帝权力;英国公张辅、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为辅政大臣。
让朱祁镇跟随左右的原因是……随时随地能揍到他。
相信就算是朱见深,都想拎着这个时候的朱祁镇暴打一顿,更别提大明往后的历代帝王了。
那可不能就这么简单给他一个痛快,怎么着也得让人人有份才是。
宣布完毕散朝之后,老朱问李清为何会选择两岁的朱见深为皇帝,而不是尚处于壮年的朱祁钰。
“朱祁钰不如朱见深。”李清摊摊手:“朱见深绝对是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之一,尤其是他的文治武功。在他上位的时候,经过土木堡之变,宫廷内部的斗争,大明周边的局势业已糜烂。北方的鞑靼本部已经开始逐步复兴,摆脱了瓦剌人的控制,并开始对其进行西征驱离。”
“朱见深并没有示以绥靖政策,而是选择正面硬钢,他大量撤换边境的军政官员,厉兵秣马,取得了诸如红盐池、威宁海、黑木崖等大捷。并且在他的大力支持下,明朝收复河套,北越阴山震慑鞑靼本部。”
“他不仅有霹雳手段,同时也有怀柔心肠。兀良哈三卫一直饱受鞑靼侵扰,是朱见深果断出兵出钱,并且重新给兀良哈三卫在河北边塞处划分驻牧区域安置,这才让从洪武年间一直到景泰年间对鞑靼与大明摇摆不定的兀良哈三卫安定下来。”
“一直到嘉靖朝,兀良哈三卫都是河北边塞的屏障,他们与明军共同组成的屏障,保卫了河北边塞近一百年的安宁。”
“至于像什么去东北犁庭扫穴,向南征讨诸蛮,在成化朝都是基本操作。”
发动犁庭扫穴的成化皇帝朱见深,注定在明史上捞不到什么太好的评价。毕竟他这一扫,把野猪皮的祖宗都扫死了,能指望带清文人给他什么好评价?
“除了武功之外,文治也不错,上位之后朱见深可谓是拨乱反正。他接手的局面,可以说是烂成一坨高雅,全国上下都在闹起义,诸如荆襄流民起义、两广壮瑶起义、四川湖南苗民起义、陕西土官起义,连江浙的盐贩都造反了;外部蒙古占了河套,建州女真多次入侵辽阳……但他硬是用二十三年力挽狂澜,留给儿子朱佑樘一个外无强敌、内无叛乱、民物丰腴的盛世。”
说到这里,老朱和李世民都不理解地问道:“那为何他的历史评价被低估了?”
“啊,因为他比较深情。”李清笑呵呵地说道:“在朱见深即位之前,他便一直专宠万贞儿,即便是他后来登基做了皇帝,也从未变心,哪怕这个万贞儿比他大了十七岁。”
“温柔大姐姐,谁不爱呢?”李清点着头对朱见深的御姐控行为表示了认可,或许这就是同类之间的惺惺相惜。
巧了,我也喜欢大姐姐。
“从未变心?还大十七岁?”李世民和朱元璋对视一眼,尽皆咋舌:“那这么说,是那个万贞儿长得很漂亮咯?”
“不,在废掉总找茬打骂万贞儿的吴皇后之后,朱见深曾经想要册封这个最爱的女人为皇后,但是被生母周太后以她年纪大,并且长得也不好看为理由,不准朱见深立她为皇后。”李清摊摊手。
“那是为何?长得要是祸国殃民,咱倒是能理解……”老朱皱着眉头说道,他有点不能理解这重重……孙子为何要偏爱一个比他大这么多的女子。
你说你因为宠妃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不好的印象,这宠妃要是长得祸国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