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看你如此痴情,” 曹元用边说边站起身来,“愚兄就豁上这张老脸,去给你说道说道……”一开门,又和谢依依撞了个满怀,又道,“你忙啥?” “您忙啥?”依依怼了一句,“人家镜儿,爱的又不是您!” “那,她爱谁?”曹元用逗弄道。 依依回道:“还真是柳大人。” 曹元用笑了笑,夺门而去。 【二】《洪州歌六首-其六》柳贯.词 客家山歌 依依的屁股还没坐下,忙不迭地问:“柳大人,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 柳贯只是捋须笑。 依依后悔不已,“刚才,只顾得骂人家镜儿姑娘了……原来这‘一弦一柱都是情’啊!” 柳贯美美地放下了茶杯,又一捋那花白的胡须,悠闲地唱起了家乡的小调: “旧闻双井团茶美,近爱麻姑乳酒香。 不到洪都领佳绝,吟诗真负九回肠。” 听了柳贯的唱词,依依埋怨说:“您老人家,怎么还喜新厌旧呢?” “什么喜新厌旧!”柳贯笑道,“老夫只是想告诉你,唱错了曲子,你确实不该责怪镜儿姑娘……” 依依嫉妒说:“呵,这还没怎么着呢,就护上?” “没护上,”柳贯道,“刚才老夫唱的这首《洪州歌》是几句?” “四句呀!”依依回应说,“你自己刚刚唱的,就忘了?这记性,还想抱得美人归?” 柳贯又问:“为什么是四句呢?” “三句,不是少了一句么;五句又多了一句,四句,正好!”依依的这些无厘头的神回答,惹得在座的诗词大家们是哈哈大笑。 等大家笑够后,柳贯就说:“唐诗中为什么以四句、八句为多呢?这是因为,唐诗中的‘绝句’是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谣。 作为歌谣,有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以四句为一段的唱词,正是所谓的“四句子 ”。 所谓的‘四句子’,每一句的词大都以七字句为多。曲调常接近于将两个并列的或对称的上下句叠置,并常在第三句作较大的变化处理,形成一种起、承、转、合的曲式。通常第二句以调式主音或其上、下五度音作结,第四句以调式主音作结。 《卷珠帘》的词牌,来源于‘唐教坊曲’。 唐教坊,是唐代宫中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到了开元盛世,教坊不再是属于太常寺,而是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有其独立的规章制度和任务。 太常寺负责的主要是雅曲,而教坊则主要负责的是俗乐。之所以称为‘俗乐’,就是因为它的乐曲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风俗民谣。 所以为之填词的诗词大家,就都采用了‘四句子’的形式,以至于,到了宋朝,《卷珠帘》成了词牌,‘七绝’变成了‘长短句’,这些教坊曲也没有改变‘四句子’为一段的演唱形式。 那么,纪公子的这首新派的《卷珠帘》,前两阙还是‘四句子’的格调,所以,依依姑娘唱起来就比较顺手。可是,到了第三阙,纪公子改成了‘两句式’,单单一个‘啊’字,不能算作一句,而你却当做一句来唱,岂能不别扭?” 依依问:“那怎么办?” 柳贯起身来到古筝前。 只见他信手拔弹,从容典雅弹奏着《卷珠帘》的原曲调。突然,他琴声一转,一声声清新的音符从指尖间泻出,凉凉的,穿越了时空,使听者惬意的神情不自觉地随筝音露出…… “砰”的一声,琴声又戛然而止。 柳贯慈祥道:“纪公子?你看你的第三阕,从‘啊’那里开始,用老夫的这余音[指副歌]如何?” 纪绪当然是欣然同意了。 这时,曹元用领着新装的镜儿也走进了房间。看他俩笑容满面的样子,仿佛是王居士答应了镜儿的归宿。 只见她径直走到古筝旁,撵走了柳贯,自己坐下来,又弹起了那首《卷珠帘》。 茶舍里古色古香,本来就韵味十足。 日落西楼逐影移,抚筝的镜儿淡施胭脂,一袭轻纱淡雅如水墨,眼底眉间是满满的离愁。素手挥弦,清音脆鸣中,刹那间,雾锁楼台,夜迷津渡,落意轻沧,声声慢。 当她奏到柳贯新编的乐曲时,抬头问依依,“你怎么不随我唱?” 依依却惊奇地问道:“这可是柳大人刚刚编辑的余音,你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镜儿却骄傲道:“这有什么,对于我们弹筝的来说,听一遍就会了!” “我怎么不会?”依依调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