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歌姬,为什么随随便便的一首新词都能演唱呢? 因为,那个年代的曲牌是固定的,只要按照这个曲牌填的词,歌姬遵循曲调演唱就行了。既然如此,纪绪填的这首《卷珠帘》,为什么谢依依与镜儿两人演绎却是乱七八糟呢? 其实,纪绪填的这首词,不能算是正体的《卷珠帘》,顶多算是《卷珠帘》的变体,或者干脆称它是元曲小令。 元散曲本就是从宋词中俗化而来的。为了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唱调,而撰写的合乐歌词。它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中国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诗体。 纪绪的这首《卷珠帘》,虽说是采用了《卷珠帘》的词牌名称,但它早就没有了原有词牌所固定的格式和声律,只是保留了原有的节奏与音律而已。 【一】《听筝》李端.诗 《卷珠帘》演绎完毕后,老夫子们好像听的并不尽兴,可能是歌曲演唱过程中,出现差错使然……于是,俩姑娘首先拌起嘴来。 只听谢依依责怪道:“镜儿,你是怎么回事儿?为什么如此熟悉的曲子,你老是出错?” “怎是我出错?”镜儿辩解道,“明明是你唱错了。” “你的伴奏不出错,我能被你给带偏了?” “那也是这歌词写的不好!” 一听说,词作者的填词出现了问题,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纪绪。 只见纪绪慢悠悠地放下了手中的茶杯,缓缓站起身来,来到舞台的中央,娓娓道来了一首诗: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大家都知道,纪绪吟诵的诗是“安史之乱”时期,李端的名篇《听筝》。 《听筝》的故事讲述的就是李端的本人经历: 郭子仪的幼子郭暧,是李隆基的重孙女---升平公主的驸马。郭暧很喜爱跟诗文水平高、道德品质好的文人来往。为此,他还经常邀请一些文人到他家来谈诗论文。一时间名士云集,包括李端在内的“大历十才子”都曾在他的府中流连忘返过。 在驸马府中有一个婢女,巧的是,名字也叫镜儿。 镜儿容貌极为艳丽,而且她还弹得一手好筝。李端对她很是喜爱,经常拿眼睛瞟她,对之真可谓情意绵绵。这事儿,后来被郭暧觉察到了。 一次郭暧又升官了,他大摆筵席宴请各方宾客,诗人李端也在座。酒过三巡,郭暧便笑着对李端说:“李先生如能以‘弹筝’为题写诗一首,并使在座的客人高兴,那么,我就会不惜吝啬把美婢镜儿转赠给您。” 李端一听,喜不自禁,猛然站了起来,遂擎起酒杯一脸微笑着赋诗了这首《听筝》…… 当今的镜儿让纪绪看破了伎俩,顿时红了脸。她低下头,自顾摆弄着发梢。 听纪绪点破玄机,谢依依仿佛恍然大悟,说道:“怪不得,你屡屡弹错琴呢,原来是‘弦外有音’啊!” 纪绪接着调侃:“当爱情来临的时候,为了博得心上人的温情回眸,哪怕只看一眼,也是一种幸福……” 青年人的情话,惹得老夫子们是一阵欢笑,气氛马上缓和了许多。 依依道:“我说嘛,镜儿的心大,眼界高,手段更是‘快、准、狠’!这才多大一会儿,就瞄上了人家纪公子?” “谢小姐,你想错了。”纪绪解释道,“那周郎,不是我!” 依依环顾四周,看着满屋的老夫子,纳闷道:“不是你,还能是谁?” 眼看着就要被纪绪道破天机,镜儿赶紧起身,撒腿跑出了茶舍。 依依却紧追不舍,好奇地问:“哎呀,纪公子,快说呀!到底是谁?” 老夫子们仿佛也来了兴趣,都等着纪绪给出答案,“说罢,说错了,也不怪乎你!” 没了顾及,纪绪便道:“柳大人!” 一听是柳贯,谢依依瞪大了双眼道:“不会吧!?” 柳贯却捻起胡须,笑嘻嘻地说:“你这小姑娘说话,为什么就不能是我?!” “怎么会是您?”谢依依还是不敢相信。 柳贯道:“刚才,你不是还说过,镜儿姑娘的心---大着呢!?” “可是,再大,也不能爱上你这个老…老…老夫子啊……这年龄,也忒大了吧!!!我去问问她……”说着,谢依依就跑出了房间。 曹元用问:“道传兄,你若是果真喜欢镜儿姑娘?老朽去给你掺和掺和?” 柳贯说:“镜儿是王居士的最爱,她老人家怎舍得送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