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孙尔威就发电报向上级订购M1高射炮。 不过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观察结果。 孙尔威的上级史密斯上校在接到电报时饶有兴趣的回了一句话:“看来那个华夏人说服了你!” “是的!”孙尔威回答:“我们以为我们了解他们了解我们的武器,但是……其实我们并不了解,上校!” 说着就将王学新的战术汇报了一遍。 史密斯上校看了这战术后也表示认同,他说:“看来我们只是发现这些武器功能的一部份,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它有可能发挥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顿了下,史密斯又问:“我应该怎么报告呢?他们是否值得我们援助?” “我不确定,上校!”孙尔威回答:“他们现在的情况是根据现有条件做出最佳选择,他们很擅长这个。我不知道一旦装备多了,他们是否能驾驭!” 史密斯上校明白孙尔威这话的意思。 装备少有装备少的好处,比如此时八路军使用M1高射炮的战术就是抓住鬼子有明确目标这一点预判鬼子飞机的位置。 但如果装备多了,这个预判就不存在,到时需要的就是正规作战了。 不过孙尔威又补了一句:“不过我认为他们值得我们尝试,上校!我是说,他们在这种情况下能发明出这些实用且出人意料的战术,那是否意味着……如果有更多的装备,他们也能发明出更多的战术!我很期待这个!” 孙尔威说的是实话,王学新发明的战术很有意思,但可惜这些战术鹰酱不能用……鹰酱有雷达,当然不需要像八路军一样用坦克去吸引敌人的飞机。 所以孙尔威心想,如果鹰酱能给八路军多一些援助让王学新发明一些现代化的战术,一些能让鹰酱用得上的战术,那是不是对鹰酱将来的战争有帮助? 史密斯上校则不以为然。 “算了吧,上尉!”史密斯回电:“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群连飞机、军舰都没有的人能给我们提供有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只想知道,援助装备给八路军是否有意义!” “是!”孙尔威回答:“我会继续观察他们!” 孙尔威回到王学新的营部时没有告诉王学新观察的事,他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我已经让他们把M1高射炮送来了,二十门。考虑到你们需要的迫切性,我们将其拆解后空运。随行的还有一万发炮弹,估计几天后就会运到!” 王学新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一边翻着手里的文件一边问:“可以说说你们的雷达吗?它真的可以看到几十公里的目标?” 王学新这么问只是为往后知道雷达这东西打个伏笔,免得穿帮了不知道怎么解释。 “当然!”孙尔威自豪的点了点头:“这很神奇,不是吗?不过我不能告诉你它能看多远,这是军事机密!” 王学新表示理解。 这的确应该是军事机密,敌人如果知道鹰酱的雷达探测距离,就会在这个距离外低空飞行避开其侦察。 不过王学新却能猜得到这个探测距离,应该在三十到四十公里左右。 原因是孙尔威说过,他们研发了一款能打25公里的高射炮……如果没有更远的探测距离,这款高射炮的射程就毫无意义。 “它是怎么工作的?”王学新又问:“我希望大概的知道它的原理!” “这么说吧!”孙尔威迟疑了下,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词句解释:“它能发射一种声波,当这种声波碰到某个物体时就会反射回来并被基站接收到,于是我们就能从接收到的时间和声波的速度计算出目标的距离!” 王学新饶有兴趣的抬起头:“你的意思是,它能探测到目标的距离?” “可以这么说!”孙尔威点了点头。 这倒不是什么机密,许多国家都知道也有雷达,鬼子也不例外,只不过鬼子的雷达比较落后。 “有意思!”王学新笑了起来:“我刚才还在考虑高射炮炮弹的问题,你说雷达这个技术……是否能用在炮弹上?” “什么意思?”孙尔威不解的问。 “你看!”王学新说:“高射炮炮弹需要手动调整延时时间,这会衍生出许多问题,也直接导致高射炮命中率不高。” 孙尔威点了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个,这是高射炮的一大难题,所以装填手往往是高射炮炮组中最重要的成员……装填手负责调节延时引信,延时多久全凭他的经验。 他必须确定敌机的高度,之后再根据高度换算成时间,接着再调节炮弹引信。 这其中只要一个环节出错,算少了或者算多了或者计算速度不够快,炮弹都无法命中敌机。 因此,高射炮的命中率是平均2000发炮弹才有一发命中。 但孙尔威不认为这有什么问题,他们一直以来都是这么打的,为了弥补这个缺陷他们可以通过其它方法。 比如增加高射炮的射速,M1式90MM高炮可以每分钟打20发炮弹,炮弹多了命中率自然更高。 再比如可以使用雷达与高炮部队配合,这可以实现在视距外打敌人飞机增加命中率。 王学新接着说道:“我的意思是,既然雷达能探测到目标的距离,我们为什么不制造一种引信,这种引信就是一种小型雷达,它跟着炮弹发射后就不断探测自己与目标的距离,距离目标越来越近、越来越近……当距离由近变远时,就‘轰’的一声……” 说着王学新就朝孙尔威扬了扬头:“这么一来我们就不需要调整延时时间,不但能节省高炮装弹时间还能提高炮弹的命中率,你说呢?” 孙尔威立时就瞪大了眼睛,然后愣愣的点了点头。 过了一会儿突然惊叫起来:“这太棒了,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