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青山志
  4. 你的姓氏我的余念
设置

你的姓氏我的余念(1 / 4)


在如今全球性文化的冲击下,外国的一些节日和生活理念都统统“入侵”我们的生活当中,严苛一点的来说,是我们的生命当中,在我们还未形成一定程度上稳定基础的国文概念的时候,成为我们这一代不可根除的混合文化烙印。

现代的人认为,在网络通信对话中(这里单指聊天等日常生活交流)很有必要加入一些表情符号,以用来弥补文字表达缺失的90%的情感不足:这种潮流的风行,甚至衍生出“亲”字体开头格式的对话,让内敛的中国人从一开始的“羞耻”于这般大胆直白的“情感”,到后来习以为常的惯态。

而若是现在有人回复对话没有使用这些亲昵的字眼,或配以搞笑的表情包的话,不仅自己会觉得惴惴不安,担心别人是否会觉得自己是个冷漠严肃的人,又或是冒犯了别人;而这也似乎的确会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因为生活的和平,人们自然希望能随时随地开心一点,说实话,如果能开心的话,为什么要和那么严肃拘谨的人一起玩呢?那多不开心啊!

这种开放的生活态度似乎是从大洋彼岸的国度“辐射”而来,再加上我们自身的社会发展而衍生至今的。在我看来遂有好处,但不免一个不小心有种引渡到过度文明的享乐至上主义的意味,而这些是我们至今仍未能承担的一切。

我并没有擅长泼冷水的习惯。但在浪漫主义和理性主义之间我还是比较偏好客观处世的,所以我认为先贤所说的居安思危思想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毕竟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就是,因为电子产品和其他文化的侵袭,我们大多数人很难写出一些有深意义的汉字,或是只是认得有些汉字却不懂得怎样写出尴尬,更有甚者,为了娱乐目的而去刻意曲解,字面化地对汉字断章取义来娱乐大众,博得噱头,有的时候还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而长此以往,不消说面对面感情交流的缺失和深入研究人才的人心浮动,就光是博大精深的汉语言文化的浅薄化,就足以让我们“相对无言”了。

我从小一直很信奉的一个理念就是,永远不要太投入生活。当然我所说的意思并不是叫你不要认真生活,相反的,我的意思是,你可以很认真地去投入一段生活,比如说当你在人生的这一段时间需要忙于考试的时候你可以忙于考试,下一段时间忙于找工作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忙于找工作,就算另一段时间忙于成家立业也不要紧。

自然这很有可能的是,其中亲情友情和爱情不断纠缠在家庭和社会之间,而有的人甚至因为精疲力尽而不得不去掉爱情或家庭这个选项。但我私以为,就算是一个无业游民或流浪汉,也都需要有暂时抽离生活的“本能”,去审视我们同根同源的历史文化,也就是汉文化,才能在未来的生活中继续好好的走下去。

毕竟根据“镜像”原则的心理来说,当我们人有这样的意识或在“看到(阅读)”某一件类似的事情时,我们的神经会有那样的同感,会产生各种复杂的情感,诸如羞愧、遗憾、惋惜;感激、崇敬、炽爱,或是一些激情澎湃或细腻如水极端情感。而审视历史,回溯我们的汉文化,要给予我们的,就是那样的效用。

那种源远流长的轮回积淀,必将使我们的心境开阔,并在我们认真投入过的每一段生活里,起到拨云开雾,指点迷津的作用。而且让我们有更大气辉煌的瑰色去面对人生的种种困境,再重拾不一样的情感重新投入一样的家庭社会生活中,将好的转变变幻于无形当中。

汉文化在我们周围是无处不在的。

就拿汉字来说好了,汉字的奇妙之处,在于它所体现出地情感细腻和中国文化的柔性中庸。作为世界上唯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汉字所表意出来的情感体验更远胜于一些表情符号的使用——当然这也是为什么私会有对表情符号滥用的困惑。

汉字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体现在很多方面。最典型的比如说“思想”的字形,虽是脑力活动,但是需要以心意化的精神象征为基础,所以需要把“心”放在下面;而“法治”,虽然法治需要被严苛执行,但仍需要法外人情的“水”性宽容与法治并驾齐驱,甚至更多表现的是人性的评判,而从古至今,都是以左为尊的,所以“水”字偏旁被放在左侧。

而人们对于汉字的使用,其实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人们独有的独特情感。我曾经看过一篇描述中国人对于汉字使用所具意义的文章,里面提出了一个疑问:为什么最初国人在翻译美国的时候,不把它翻译成“霉国”,不把英国翻译成“婴国”,或是把法国翻译成“乏国”呢?这当然可以有很多解释,但我想最中肯的解释,莫过于中国人从来都是以最良善的态度待人和往往希望寄予美好的想往的缘故。

所以我觉得,很多时候中国人的形象都被误解了。其实中国人并不古板,也不刻板,相反还很令人惊喜的是,中国人天生也有永远乐观的心态,只不过更加保守一点而已,并且他们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