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我妻薄情
  4. 第170章 初尝试
设置

第170章 初尝试(2 / 2)


忙引荐患百日咳;病人,但施药一事要他们自己办,寺庙最多从旁协助一二。 程丹若已经很满意了。 新;实验已经有了结果:同样数量;蒜,提取出来;溶液要少些,速度也慢。这和硬件设备有关,酒器;蒸馏和实验室区别很大,只能忍耐。 空气里全是大蒜;味道。 程丹若叫人下山买了两篓苹果。 而明胶壳;制作,没有很成功也没有很失败。做是都做出来了,就是容易裂,且装入药剂后,封口需要耐心细致,尽量封得紧密又不厚实。 程丹若手稳,全是自己做。 她就像摊子上卖糖画;,头发用网巾包好,戴着口罩,筷子沾一滴明胶,飞快往胶囊顶端一抹,再拿到室外冷却干燥。 就这么手工制作了一天了,成品五十颗大蒜胶囊。 此时,病人也筛选完毕。 不得不说,惠元寺是个不错;慈善平台,年年冬天都会发旧衣发粥药,平民百姓有什么问题,都愿意来寺庙碰碰运气。 所以,虽然寺庙占了大片良田却不交税,虽然僧人们从来不服徭役,但口碑一直不错。 每到冬日,富户义户都会来寺中,捐献一些善款,而活不下去;穷人,则拖家带口过来求助。 就如程丹若先前说;,今年;百日咳有点厉害。 好些人家;孩子都病了。 有钱;,自然早早寻大夫来看,没钱;,能熬就熬,熬不过,上山求佛祖。 程丹若试新药,不敢治儿童,筛选了染病;成年人,道明是“赠药”,不收取任何药钱,但是新药,以前没用过。 她以为,病人们会追问“会不会吃死人”,或者“人死了你们赔多少”,谁想几乎无人问。 家属们都说:“庙里给;药,肯定没问题。” 程丹若:“……” 也对。不是虔诚;信徒,怎么可能不找大夫,来庙里求药呢? 大蒜胶囊肯定比香灰靠谱啊。 她改变策略,把胶囊拿去佛前供了一夜。 接下来;病人就更配合了。 做法事;七天时间,她一共追踪十一个病人;病情,将其全部记录在案。 -- 一号:朱光。 男,十二岁,家贫,父母将其送到镇上当小二,十天前开始咳嗽不止,遭客人嫌弃,被店家赶走,且拒绝给月钱。他平日;月钱被送回家里,被母亲拿去给长子娶媳妇,聘礼掏空了家底,因此无法支付药钱,只好将他送到惠元寺碰运气。 药方是:大蒜胶囊六颗,早晚各一粒,饭后服。 三天疗程过后,咳嗽明显好转,继续服大蒜汁(大蒜捣烂后,滤汁),痊愈。 二号、三号、四号,均为贫家儿童,年龄在十岁以上,患百日咳。药方斟酌加减后均有效。 但四号儿童不喜胶囊,难以吞咽,屡吃屡吐,后改用他方。 五号:无名女婴 一岁到两岁,来历不明,被抛弃在惠元寺山脚下,由和尚带回。咳嗽得十分厉害,喂她吃了半只鸡胆,呕吐不止。 是夜,面红窒息而死。 六号:石氏 女,五十二岁,双手指间溃烂,腹股沟亦有红斑糜烂,疼痛且痒。平日以替人洗衣为生,工作劳苦。因双手溃烂,浑身发痒,无法工作,回家中却遭到儿子、儿媳;嫌弃。 笃信佛祖,认为自己这辈子受苦是上辈子作孽,不抱怨,不看病,于山下三跪九叩拜佛。 疑似真菌感染。 药方:大蒜胶囊内服,大蒜捣烂外敷。数日后好转,未根治,病人自行离去。 七号:焦柱 男,七十岁,由儿子背上山求医。半年前,曾误信庸医,将家中积攒;十两银子买了药,结果久吃不愈,却倾家荡产。父亲痛苦之下投水自杀,被儿子救回,背父求药。 咳血,胸痛,消瘦,疑似肺痨。 药方:大蒜胶囊十颗,服五日,似有好转,继续观察。 八号:麻二嫂 女,三十岁,在寺庙周围卖香;寡妇。听闻免费施药,非说自己有病,要让大夫看一看。询问过后得知,已慢性腹泻两月。 疑似慢性肠炎,病理不明,可能是寄生虫也可能是痢疾。 药方:大蒜胶囊六颗,吃三日,不再腹泻。继续服用两日,痊愈。 九号、十号为麻二嫂推荐,均是附近村镇;妇女,阴痒,不敢看大夫。听说程丹若曾是宫廷女医,特来求药。 经诊治,确认为滴虫病,大蒜捣烂,加入温水中洗身。 病人没有来复诊,不确定疗效。 十一号:葛氏 女,二十四岁,半年前忽然声称头痛,而后时常恶心,婆家误以为怀孕,诊治后大夫说脾胃虚弱。服药一月,不曾好转,反而出现了昏迷,口说胡话,嗜睡等症状。 请道士驱邪,说是冤魂上身,家宅不祥。 搬回娘家居住,不曾转好,娘家兄弟将她送到惠元寺,请求化解。 程丹若诊治过后,无法确定是什么病。精神失常和昏迷;原因太多了,可能是神经,也可能是大脑受伤血瘀,也可能是遗传。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反正大蒜也吃不死人;心态,让她试了试大蒜胶囊。 神智偶有恢复,疑似真菌性脑膜炎。 正当进一步追踪病情时,葛氏发疯离开病房,不慎跌落山崖,当场死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