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长裙,浅紫色的轻纱外裳,长发精致地挽在脑后,发间簪着一枚玉钗,腰身细软,走动间宛若一只翩飞的蝴蝶,瞬间夺走了在场学子的眼球。 山上和山长夫人赶忙上前,拱手道:“谢先生,一路辛苦了。” “山长、师母,你们好。”轻轻地一个回礼。 “请吧。”山长抬手示意。 谢道韫微微点头,一行人便跟着往书院走去。 简单的出场却惊艳了众人,没人料到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有着不输才华的容貌。或许是才华太过惊人,让人忽略了容貌。 秦京生痴痴地说道:“王蓝田,她可不像你说的那样,这容貌可不会没人要啊。” “是呀。”见过众多江南美人的王蓝田也很难违心的说出谢道韫长得一般。 进了书院后,山长夫人为谢道韫等人安排食宿。山长夫人也是从小熟读诗书,自尼山书院开办起,一直负责书院的后勤工作,也是安排地井井有条。 此次接待谢道韫的工作就是由山长夫人一手承办。 而山长与谢道韫告辞后,也才注意到先前书院门口迎接谢道韫的人群里少了陈子俊陈夫子。作为相识了数十年的好友,也深知陈子俊的性格。便去找了陈子俊。结果不出意料是不欢而散。 陈子俊作为夫子的学识是足够的。但为人方面可谓是迂腐,也是认为女子就应该主内,在家相夫教子,不应该抛头露面。 而山长却是截然不同的看法,不然也不会让自己的夫人掌管书院的后勤,自己的两个女儿负责医舍的事宜。 彼此间谁也说服不了谁。随着陈子俊的一句:告退。结束了这场并不愉快的谈话。 无论陈夫子怎么想,谢道韫的教学还是如期进行。但过程并不顺利。 这堂课学习的是《木兰诗》。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行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壁”。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 全诗一共分成了六段,采用的是顺叙的手法,从花木兰准备应征到出征途中到战地生活一直到凯旋而归,写了十多年的整个过程。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课堂里响起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是北魏流行的一首民间歌谣,讲的是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知道在座的各位,对这首诗有什么看法?”一遍跟读完后,谢道韫抛出了问题? 现代义务教育下长大的祝英楼,对这首《木兰诗》以及花木兰的故事可谓是耳熟能详。这个替父从军的故事可是被拍过动画、影视剧、电影等各个版本的。 依祝英楼的理解,这首民歌会被流传,首先木兰替父从军在于孝道。凯旋而归后拒绝赏赐,是对功名的不在意。更重要的是,这是木兰对男尊女卑的社会的一次反抗,给出了虽为女子却毫不输给男子的案例,也给了女子一种启发。 祝英楼举手示意后,站了起来,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一番见解获得了谢道韫谢夫子的赞赏。祝英台和梁山伯等人也是一脸的赞同。 当然,也有人有不同的看法。 还没等祝英楼坐下,身旁的马文才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我有问题请教,木兰只所有从军,还不是因为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这足以说明着社会还是男尊女卑,区区女子只不过是个替代品。” 没等先生发话,祝英楼紧接着反驳道:“或许木兰一开始的替父从军是出于孝道,但你不能否认木兰自身的能力。能从军十二年,最后是携战功归来,足以说明女子完全不输给男子。” “就是,况且,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不在意功名利禄。你们这些人能做到吗?”祝英台力挺祝英楼。 “你们两个怎么回事,一定要长女子志气,灭男子威风吗?”王蓝田越看祝家兄弟不爽,职责道。 “蓝田兄,此言差矣。英台和英楼只不过是说出了他俩的见解,并不是去针对男子。” “木兰推辞功名只不过她是一名女子,配不上罢了。”马文才继续说道。 “什么叫配不上,这个功名可是她在战场上杀敌十二载换来的。你这个没上过战场的人别说的那么轻巧。”祝英楼看着马文才。 “那她就乖乖地呆在闺房不好吗?” “男人凭什么把女子关在房里,难不成是怕女子走出房门后,见识了这世间的阔大。男人怕压制不过女子,或是比不过女子。” “笑话,怎么会比不过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