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小镇做题家永不言败
  4. 培养科举人
设置

培养科举人(2 / 2)


三次四次就要仔细掂量了。如果他们觉得主动挑事却可能打不过我们时,搞不好赔了夫人又折兵,自然就不敢轻易动手。”尹希道,“不过,这件事情的关键还是在于南北通商。”

“外夷入侵,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北方游牧民族兵强马壮,天生带有征战掠夺之心,我们富庶的领土对他们来说是至高的诱惑。但另一方面,他们掠夺的物资主要是他们没有的东西,听说普通百姓家中的木工制品都会被他们拿回去自己用,这些东西在我们这里,又能值几个铜钱?”

没来宣阳城之前,尹希在朔城出生长大,那里靠近游牧民族,对于这些事情更加了解。

“原来还有这种内情!”郭彦惊讶。

尹希点头,道:“不错。所以我想,如果能够推动南北正常通商,促进贸易发展,也许对于两方是双赢,我们可以减少他们进犯的次数,他们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郭彦赞道:“皎娘所言极是。不过我想不到这么长远,只答了皎娘前面说的几个要点。”

尹希安慰道:“这已经足够了,阅卷官并不指望我们解决实际问题,只考察我们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这也就是刚好说到这个,发散开去,实际上就算让我自己去考试,我也不会答这么多。”

“那第二道题呢?”她问。

“第二道题考农商之辩。”郭彦道,“自古以农为本,如今工商业主如雨后春笋冒出,试辩证二者关系。”

尹希沉吟数息,才道:“这道题有些刁钻,但出题人既然是让答题人辩证,便不是要人选出哪个好哪个坏,而是要辩证看待。你如何作答?”

郭彦道:“郭家布庄是新兴工商业,自然不可能说工商业不能发展,不过我寻思着民以食为天,土地应该还是一国立国的根本,务必要夯实基础。但在保证农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可以适度发展工商业,让更多的百姓通过不同的劳动方式赚到钱,过上更好的生活。要不然,如今风调雨顺,并没有大灾大难,总不可能人人都去耕田,多出来的人去做什么呢?”

尹希点头笑道:“三郎说的极是。”

说到第三道策论题,郭彦却没有立刻接着说,而是买了个关子:“皎娘可知道,第三道题是什么?”

尹希心中一动,想起什么,问:“难道是改革?”

“正是!”郭彦抚掌笑道,“皎娘竟真的猜出了一道策论题!”

来明州之后有一回去茶馆,尹希曾说,她觉得此次解试很可能会考改革,没想到竟然说中了。

“第三道题是,前朝曾改革时弊,却致使百姓赋税增加,适逢天灾,民不聊生,怨声载道,何也?”

尹希一听就笑了,道:“这道题还有门槛呢!题目所说的背景,是前朝末期,藩王割据,吏治腐败,如果考生连这个背景都没有了解过,这道题根本无从下手,看来,新帝改革之心昭然若揭。”

她说得轻巧,郭彦的神情却凝重起来,沉吟了好一会才道:“答卷的时候我还没想那么多,此时皎娘一说,确实如此。”

策论第三道设置了答题门槛,明显要筛掉那些一味死读书从没关注过改革时政的人,这说明什么?说明此次科举想要的人才,便是可以推进改革的人才。

“而且这道题表面上说的是前朝,实际上却说的是先皇在位时候的事。当时宋可颐等一众改革派一心改革吏治,推进数年,遭到重重阻碍,种种政策都落不到实处,好好的举措到了最基层竟然变成了盘剥百姓的新的手段,百姓怨声载道,最后改革无疾而终。”尹希道,“这道题是一道明显的站位题。”

“客观评价,先皇改革确实是失败了,但是我们决不能这么回答,而是要先赞同改革的初衷,其次分析改革失败的原因,最后总结从中吸取的教训。”她笑看着郭彦,问:“不知道在这道题上,我与三郎有几分默契?”

“在皎娘的影响下听了那么多改革的事情,皎娘所说,不说全部答到,至少也有七八分吧。”郭彦亦是看着尹希,两人俱都笑起来。

如无意外,州解试通过是没有问题了。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