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岱驾云正在高空中疾驰,回来之后,他就想找个地方清修,好让自己的道境更上一层楼。
他并没有回武安侯府或者云中县,因为那两处都不是适合修行的地方。
此刻最适合静修的地方,是苍茫大海,那里才是最符合杨岱的心意,也只有在这种广袤无垠、深邃而又浩瀚的天地间,他才能够达到最佳的状态。
半天以后,杨岱已经能嗅到海风,放眼远顾,远处已然可见碧海滔滔。
快到金乌海了。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
杨岱喃喃自语,扫过地上沿海的地貌和村落,就毫不停歇的飞入金乌海的范围。
此刻处于海天之间,一种天地浩渺而己身渺小的感觉油然而生,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了自己一人,孤零零的站在天地之间,任由时光流逝。
杨岱很喜欢这种感觉。
此刻杨岱故意下降高度,让自己处于云层之下,下方是蔚蓝色的水域,波涛汹涌,浪花翻滚。
而上方是蓝天白云,在这两者之间飞行着,视野开阔至极,可看到周边数千里内的景物,还能俯瞰到远处的岛屿。
不过这种惬意感越深,体内的道韵就是越压制不住。
没过多久,杨岱的视线中出现一座合适的小岛,整个岛屿上树木郁葱,绿草茵茵,鸟鸣虫唱,十分宁谧美丽。
“就选择你了!”
杨岱立刻向着下方的小岛飞去。
往下杨岱才发现这个小岛上并无任何大型野兽出没,正是适合清修的地方。
说是个岛,其实面积算不上多小,足足有方圆三十丈左右,但却是荒芜一片。
除了茂密的丛林外,就只有几棵枯萎的老树矗立着。
杨岱落在这小岛上的一处山头,目光望向四周,心念微微一动,山头瞬间变成了一块平整的镜面,而原本的土地则化作了沙砾,随风飘散。
杨岱又考察了一番,对选的这个地极为满意,略一思量之后,换下身上的长衫,换上了一套粗布麻衣。
虽然这套麻衣已经洗得发白,但却干净整洁。
随后杨岱盘膝坐在其上,掏出了玉楼金阙感应经,口中默诵:
“太玄洞虚,万象归元,洞幽明冥,神霄永恒,洞真大道,天仙无常……”
杨岱的口中一连串的晦涩难懂的词从口中吐出,随即便见天空之中有五色霞光闪烁,五色霞光汇聚到了杨岱的头顶,凝结成了一个光圈。
光圈之中隐约能够看到许多细碎的符文在闪烁着,如同蝌蚪一般。
这些蝌蚪般的字符在光圈里沉浮不定,不断变幻形态,每当有一枚蝌蚪字符组成新的形状,就会有一股奇异的力量融入其中,使其变得更加复杂,颜色更浓。
传说玉楼金阙感应经里有大道法理蕴含在其中,只要领悟了其中的法理,就能踏入天人合一之境。
只是玉楼金阙感应经是仙家秘典,想要参透它的奥妙,绝非易事。
杨岱双目微闭神存玄关,一呼一吸循环身内身外的天地,开始修行感悟起来。
日升日降,潮涨潮落,风云变幻,冷暖交替……
眨眼之间,已过去五年之久。
杨岱并非不理身外事,相反,他对于外界的变化一直都知晓的清楚,不论是电闪雷鸣还是风雨交加,他都在感受其中变化,揣摩着其中的规律。
甚至在某些时候,他还会亲临其境,亲自感受这种自然的变化,从而更加深切的体悟天地的变化。
但杨岱又好似极为迟钝,对一切变化的都毫无反应,不论是风雨雷霆,还是冰火寒暑。
他都没有任何动静,如同一只慢吞吞的蜗牛,缓缓前行着。
这五年之中,杨岱的道境没什么增长,只是身体中的道韵却呈风轻云淡的恬静之意,与天地契合,不显突兀。
四时变换,到了庚子年春,也就是杨岱静坐的第七年,百里之外正有一场风暴席卷过来。
一般而言,渔船并不会出太远的外海去捕鱼,一方面是太过危险,还有一方面就是
风暴的速度极快,渔民根本来不及逃跑。
所以在海上遇到风暴的时候,一般情况下都躲避不及,要么就会被淹死,要么就会被刮走,运气差点儿的还会迷失在海洋之中。
凡事总有例外,很多时候近海打不到多少鱼,一些渔民就会成群结队的出海打鱼,这种习惯早就延续下来。
因为渔民没有禁捕期这种概念,所以滥捕基本上是家常便饭。
在渔民看来,海是大自然赐予给渔民的馈赠,而且渔民捕捞上来的东西,大部分都会拿去城镇里卖掉,获取利润。
在这种情况下,渔民怎么可能不捕鱼?
一些大型渔船,一次捕捉的鱼群都是上百斤重,如果再用盐腌渍个把月,那就更值钱了。
风险和收益成正比,出海一趟,往往能获得一笔丰厚的财富,哪怕风暴来临,也阻挡不住渔民捕鱼的热情。
今年渔民的收成不是很好,于是捕鱼村不得已,组织起大船队,结伴出海捕鱼。
结果,刚离开岸边不久,渔船就遇到了一股巨大的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