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瞬即逝。
转眼间便到了中秋节这一天。
当晚,建安城里的每家每户都挂起了花灯笼。
家家户户都是一副喜气洋洋的样子,看着好似过年,却是一种贺中秋的方式。
更是有不少人摆出小桌台放上贡品祭月,祈求平安、团圆、顺利。
武安侯府里也挂满了红灯笼,门庭若市,宾客盈门,热闹非常。
“咦,世子爷去哪了?”
绿萝打着哈欠从房里走出来,四周张望一圈,没见到杨岱的影子。
“世子爷说他要出去转转,可能会回来得稍微迟些……”
红菱端着水盆从厨房里走出来,将水泼在地上,擦干手说道:
“你还是别找了,赶紧把院子收拾完,待会儿段大人看到了又该骂了。”
绿萝撇撇嘴,道:
“咱家世子爷可真是大忙人啊,一天天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了。”
红菱叹口气,说道:
“谁叫咱们的世子爷有出息呢……唉,真是太辛苦了!”
两名丫鬟嘀咕着,各自忙去了。
与此同时,杨岱走在乌衣巷里,巷内的各家各户都以自己的方式在庆祝中秋,也有人坐在院中赏月。
出了巷子之后,杨岱脚步逐渐加快,一路上不看行人更不看天空月色,只管往前走去。
他今天心情不错,想要散散步。
没过多久杨岱就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建安城城东最大的一个露天高台——问月台。
月台是专供游玩和赏月用的。
高台呈弧形,高约三丈,上方平台纵横各两百丈,四面皆有缓坡台阶逐阶向上,直至顶部,如同一座独立的山峰。
此处风景宜人,尤其是夜幕降临之时,星罗棋布,璀璨无比,十分美丽,因而被誉为问月台。
今日,月明星稀,夜色朦胧,只是现在,这巨石垒砌的高台周围都寂静得很。
毕竟这高台附近都比较空旷没什么人家,也少有人会在最近的晚上走这么远到这里闲逛。
“嗬,这地方倒是安静,适合休憩。”
杨岱一甩袖,直接三步并作两步的拾阶而上,很快就到了这巨大空旷的高台之上。
抬头看看天空,一轮圆圆的明月在略显暗淡的夜空中悬挂,洒落点点银辉。
月色清冷,星辰寥落。
杨岱站在那宽阔的高台上,任凭风吹乱发丝,感受着夜空中的凉意,仰望着漫天繁星,长舒一口气,仿佛身心都跟着轻松许多。
“呼……”
杨岱睁开双眸,吐出一口浊气,觉得精神奕奕。
“好舒服,常言道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这月华最盛的日子还是今日,果然是不假。”
他的笑容愉悦。
杨岱正准备继续欣赏那片璀璨时,扫向远处台阶旁的两个身影,巧了,是两个熟人。
两人都是老者,一位老龙敖钦,而另一位则是当朝阁老张议潮,他们正相携着登上台阶,站在不远处,仰头望月。
杨岱皱眉,怎么这二人凑到一块儿了?
他慢慢悠悠的走了过去,人未至声先到:
“敖老先生,张阁老,今日怎么有兴致来到这问月台?”
敖钦转过头看向杨岱,笑呵呵的说道:
“杨先生,你也来了啊?”
杨岱冲他笑呵呵的点点头,随即看向旁边的张议潮。
只见张议潮穿着一件深紫色锦袍,腰缠玉带,戴着一串羊脂白玉珠串,脸颊上蓄着胡须,整个人看起文雅飘逸。
听闻杨岱的话语,张议潮微微一笑,捋着长髯说道:
“今日是中秋佳节,我与老友相邀前来观月,倒是杨世子你,怎么一个人跑来这里?难道也是和我等同样的爱好?”
敖钦上下打量着杨岱,随后打趣道:
“这红尘中的富贵荣华,杨先生可千万不要迷失在里面哟。”
这番话语说出来,杨岱却是笑了笑。
他对敖钦拱拱手,说道:
“敖老先生说的对,在下还是喜欢当一个山野闲人,俗事缠身,反倒不自在。”
他的话让敖钦和张议潮相视一笑,张议潮说道:
“世子爷既已看透了这些,何必再留恋红尘?”
“张阁老此言是极,过几日在下便离开建安,云游四海。”
杨岱笑道。
张议潮颔首赞同:
“杨世子能够想通,实属幸运!”
“对了,我还有几个月饼,正好我们三人分分好了,这会容在下先耍个小手段。”
杨岱忽然说道。
敖钦顿时乐了:
“杨先生,你又想做什么?”
杨岱神秘一笑,随即从袖中取出几个月饼,依次放在问月台边缘。
随后朝着问月台中心走去,也不在意张议潮的存在。
伸
张议潮见状笑着说道:
“这杨世子虽是才华横溢,却也是个孩子脾性,我等便在一旁观看吧。”
于是两人在台阶上席地而坐,看着杨岱耍宝。
杨岱自台中心站定,双指并拢指对天一划,天上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