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第一搅屎棍
  4. 第421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设置

第421章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1 / 2)


“别难受了,有我在,大明绝不会再出现那样的情况。”张世康安慰祖大寿道。

若以军事上的成就而言,祖大寿统兵几十年,其实没有什么亮眼的战绩。

大凌河之战,坚守三个多月,吃战马,吃死尸,吃老弱,直到吃无可吃,突围不成,投了建虏,却又立马想办法回归大明。

皇太极被祖大寿用诈降涮了一把,自然恼羞成怒,他之后两次御驾亲征攻打锦州、宁远,就是想擒住祖大寿出了这口恶气,可惜都无功而返。

就这样,祖大寿又为明朝多守了十年的城。

在此期间,皇太极多次从关宁锦防线外入关,劫掠京畿如入无人之境,但不论他入关多少次,都是抢完就走,完全没有占领城池扩充疆域的念头。

为什么,就是因为关宁锦还牢牢的掌控在朝廷手里。

只要关宁锦在,皇太极就不得不从更远的蒙古地区运输补给,而大清的国力无法支撑太长的补给线。

只要关宁锦在,大清即使攻下关内的城池,也不敢去守,关宁锦永远是大清国的眼中钉、肉中刺。

大凌河之战十一年后的锦州之战,那一战皇太极举国之力包围锦州,这一围就是一年。

洪承畴率十三万大军去支援,结果很快被击溃并投降。

后来,锦州城内再度出现人吃人的惨剧,祖大寿弹尽粮绝、力战而竭,无奈再次投降。

有人曾猜测祖大寿早有降清之心,大凌河破城后之所以还归大明,是因为他的大部分亲人仍在大明的手里。

这其实于理不通,他也有大量家小在皇太极手里,如果仅仅是惦记家小,赚开锦州城算了,何苦在苦守十年。

时局的艰难,崇祯帝的不信任,主帅的突然被杀,援军的覆灭,族人的被擒,城内的弹尽粮绝,甚至敌人的大度,像一道道绳索将这样一个将领捆缚,终于结成一张大网,使他动弹不得,剩下的只有自杀和投降。

如果当时的他把宝剑横在脖子上一抹,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恐怕就又不一样了。

后人无法确切的知道祖大寿当时选择投降的理由,是觉得为崇祯殉节不值,还是不想死,亦或是害怕皇太极加害他的族人、屠戮锦州城内的百姓。

不知道。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不是为了个人的荣华富贵。

他一直活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去,上天给了他长达十五年效忠大清的时间,只需要他调转枪口,向自己的同胞屠刀一挥,荣华富贵就来了,就像洪承畴那样。

可是他没有做。

张世康无法评判祖大寿的气节,但认为当时那样的情况,祖大寿已经做的很好了,他没有对不起朝廷给他发的那点俸禄。

对于杀死何可纲之事,张世康也能理解祖大寿心底的痛苦,他也曾统兵作战,明白杀死自己的袍泽该是件多么难过的事。

他敬佩何可纲的骨气,但若是说让他因此贬低祖大寿,却又有点不经人苦却劝人善的虚伪了。

祖大寿缓了好一会儿,才从痛苦中逐渐缓和,张世康也不急,继续翻看着皇太极的信。

看了一会儿张世康突然眼眸一亮道:

“祖总兵,你有多久没给皇太极回信了?”

祖大寿不知就里,想了想道:

“回大帅,前年的时候回过一封,是问及卑职在那边家小的情况。”

“哦,也就是说,皇太极已经两年没收到回信了。

你说,如果你现在给他回上一封,他会不会非常的兴奋?”

张世康坏笑道。

皇太极心里肯定是对祖大寿恨之入骨的,但是这个伪善的家伙在这十年里,投入了巨大的沉默成本。

以至于即使恨,他也不厌其烦的舔着祖大寿,表示出自己的善意和胸怀来。

这其中若是没有抱着有朝一日祖大寿被他感动、向他投诚的念头,张世康是不信的。

既然如此,那这里头肯定就有文章能做。

“卑职都听大帅的,大帅让卑职如何做,卑职就如何做。”祖大寿诚恳的道。

张世康闻言皱眉沉吟了片刻,又问道:

“你那些部将祖泽远、吴三桂等人都靠谱不?他们又是如何看待建虏?”

“回大帅,他们忠诚于卑职,但这是不对的,如果大帅想,卑职可以教他们前来向大帅效忠。

建虏乃我辽兵死敌,辽人没有一个不痛恨建虏的。”

“效忠的事不着急,你没有将效忠于我的事告知其他人吧?”

“回大帅,卑职愚钝,先前曾于祖宽聊过,只是当时卑职还未想明白,只跟他说先佯装投诚。

除此之外,并未对其他人提及。”

祖大寿想了想道。

“那便好,此事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你附耳过来。”

张世康眯着眼睛对祖大寿一阵的嘀嘀咕咕,祖大寿闻言先是一愣而后点了点头。

两人在房子里密谋了一会儿,不多时房间内就传出了张世康的怒斥声:

“祖大寿,你这厮骄纵蛮横,本帅早就看你不顺眼了!

你说,如何解释克扣兵饷之事?

哼,无话可说了吧?

念你守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