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明:捡到太孙,我教出千古一帝
  4.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
设置

第一百三十三章 开办国家银行,金融体系。(1 / 3)


倭国银矿初见成效,今日的朝会是君臣尽欢。

在朱元璋十分开心的一声散朝之后,扶着朱雄英离开了。

百官也随着纷纷走出大殿,行走之间,三三两两的交谈着。

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们今日说话的声音比往日高了许多,看见曹玮更是会热烈的迎上来寒暄几句。

毕竟,当初就是曹玮跟朱元璋请愿,为他们这些官员提薪增加俸禄。

如今朱元璋真的把百官的俸禄做出调整,对于既得利益的百官来说,曹玮就是他们的大恩人!

曹玮随便几句将众人打发了,随后一转头径直来到御书房门口。

待门口的小太监进去通报之后,曹玮进入御书房。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鼻梁上戴着老花镜,一手拿着一本奏折,一手持朱笔在上面圈点,正跟坐在一旁的朱雄英说着什么,后者一边听着,一边不断点头。

“陛下,”曹玮拱手喊了一声。

朱元璋放下手中的奏折,抬头看他。

“有事便直说吧。”

曹玮无事不登三宝殿的秉性朱元璋太了解了。

“微臣此时过来,是想跟陛下说一声,倭国运回来的白银,陛下须得谨慎使用,不可不做应对手段便让大量白银流入市场。”

“嗯?”

朱元璋有些疑惑,曹玮今日说的话他怎么有些听不懂。

之前是曹玮跟他说倭国有银矿,开海也是曹玮最先提出来的。

如今大明顺利开了海,倭国银矿的开采也逐渐进入正轨,有了不错的收益。

为何曹玮又如此说?

倭国运回来的白银不能花?那还挖白银做什么?

“你小子,把话说明白,咱怎么听不懂?”

“这白银从倭国运回来,咱还不能花了?那白银放着不花,跟石头有什么区别?”

“还有,你说的应对手段又是什么?”

虽然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朱元璋也并未生气。

曹玮的才能远超常人想象,这是朱元璋早已看清的事实。

此时曹玮会这么说,也一定有他的道理。

“陛下莫急,且听臣慢慢说。”

“倭国的银矿有着大量的白银,而这些白银都会在未来几十年、几百年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被开采出来,运回大明。”

“起初,像今日这般,一二十万两白银被带回大明,陛下要花也就花了,区区二十万两银子,难以对大明造成什么重要影响。”

“但是当从倭国运送回来的白银数量越来越多,金额达到百万甚至千万的时候,陛下若不采取措施制衡,便会导致通货膨胀,大明却会因此而受其害。”

朱元璋还是没听懂,就算他是功比天高的洪武皇帝,也依旧是旧时代之人,根本理解不了通货膨胀。

不说朱元璋,中国历朝历代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多多少少都一定存在着财政吃紧。

手里的钱根本就不够花,又何来的通货膨胀?

也只有朱元璋在听取了曹玮的提议,开海之后找到了石见银矿,才让大明有了通货膨胀的可能性!

石见山的银产量,哪怕放到三百年后还占了当时全世界流通白银的三成左右!

这么一大笔钱财流入,大明若是不做任何制衡,将会带来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这些曹玮清楚,是因为曹玮有着后世的经验和知识储备,而朱元璋和朱雄英准确来说都是大明土著,对于未曾见过、听过的事,根本难以想象。

“这是什么道理?难道不是越有钱越好?”

曹玮沉默了片刻,想了想又开口道:

“一个国家的钱是有数的,这个国家的生产力能跟经济挂上钩,就没问题,但当经济和生产力不平衡,问题就会随之显现出来。”

“陛下,臣打一個比方,按照大明的生产力,造出了有数的十个锄头,而买一把锄头要十五个铜板,那么只需要一百五十枚铜板流入,市场就会照常稳定运行。”

“但如果还是这十把锄头被造出来,市场里面相对应的却是一百五十两白银,会发生什么?”

“一把锄头的价格……变成了十五两?!”

朱元璋有些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心不由得下沉。

“正是如此,”曹玮点了点头。

“市场经济和生产力有着客观规律存在,一般来说不需要人为干预,但当巨量的钱财突然涌入市场,让原本价值十五枚铜板的锄头,要花费十五两白银才能买到,那就出大问题了!”

“陛下应该也听出了问题所在,通货膨胀带来的直接结果就是货币贬值,钱会变得不值钱。”

“到时百姓们手里的钱财疯狂贬值,而市面上的物价却会暴涨,百姓们无力购买,而商人们的商品卖不出去,却也不会做慈善,只能硬挺着砸手里……”

朱元璋听到这里,后背已经是冰凉一片!

曹玮所说的那副场景,他根本就不敢想象。

那似乎比元末时期的恐怖景象也好不了多少。

朱元璋的直觉很准确,前世美国的经济萧条,就是通货膨胀导致的金融危机,导致货币大幅度贬值,另一边又物价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