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年代:从50年代开始
  4. 第170章 逛庙会
设置

第170章 逛庙会(2 / 3)


唐根生心头难免酸涩。

都五岁的小男子汉了,连个庙会都没逛过。

刘利昆可真该死啊。

呃……他已经死了。

好吧,算了。

哼,算他有自知之明。

后面坐着秦青。

嫂嫂秦青脸颊上一直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小幸福小欣喜。

右手依旧揣进唐根生的衣兜里,脸颊偷偷贴在唐根生后背。

每当林静慢下来,唐根生骑过去跟她并驾齐驱或者骑到前面去的时候,秦青便又会坐正了身体。

偷感十足。

别人还没觉得怎样,秦青自己把自己代入的倒感觉相当刺激。

一路畅行。

虽然骑的不快,可还是不多久便来到了白塔寺庙前。

庙前东西街此时已经人潮汹涌、摊满为患了。

街旁摆满了碗碟筷、笼屉、笤帚、扫帚、锅盆、鸡毛掸子、鞋帽等等货物。

锅盖头从横梁上出溜下来,第一眼就被不远处那一拐角的货摊吸引住了。

小家伙还挺识趣儿,比别家娃聪明。

知道自己一个人跑过去不仅买不到东西,还会让大人不舒坦。

他小手踅摸到青姨姨的手,拽着晃悠:“青姨,青姨,我们去那里看看去吧……”

林静和唐根生找地方停自行车。

即便是看车处,也是车子挤车子,停车费劲着呢。

等唐根生帮着林静锁好车子,交钱换了停车木牌牌,再搭眼去找。

便在卖糖葫芦、大串儿山里红的附近寻到了秦青和家明的身影。

“小青看来也挺喜欢孩子的,要不哪天让家明认个干娘吧。”

“静姐,你让我当孩子干爹,让秦青当孩子干娘,存的什么心思啊?”

人多眼杂,川流不息的人群很容易遮挡远处的视线。

唐根生抓住林静的手,在她手掌心摸索了两下:“你可真舍得。”

林静反握唐根生的指头,握紧又松开,幽怨的瞥了唐根生一眼,

“反正你不能丢了我们娘仨。”

嚯,进了腊月,口头禅从娘俩进阶成娘仨了。

来到拐角这一片。

锅盖头眼巴巴的望着一眼看去一大堆好吃的小食品摊,正在陷入艰难的纠结中。

扒糕、切糕、驴打滚?

灌肠、油茶和爆肚?

嗯,豆汁这玩意儿直接掠过。

即便是老京城人,好这一口的也不太多。

林静想要拉着刘家明走。

小家伙却想要焊死在糖葫芦摊子前。

唐根生在锅盖头亲娘巴掌扬起之前,果断掏了毛票,给锅盖头肥嘟嘟的小手里塞了一根糖葫芦。

将一场鬼哭狼嚎的劫难消弭于无形。

进了山门,来到钟鼓院。

便轮到俩婆娘目不暇接了。

这里多是卖布头的,卖日用杂品的,摊子都支着白布棚,上翻门不停地高声叫卖。

唐根生看到了卖胡盐的,想要过去看看,想要跟嫂子和嫂嫂说一声,结果扭过头才发现嫂嫂和嫂子不见了。

俩嫂子被一个以金象为记的蓝布棚吸引。

唐根生知道,京城地界凡庙会,最有名的妇女化妆品摊子便是以金象为标记。

蓝布棚的摊位前摆着一个高桌,桌上摆着约一尺高的金色大象。

唐根生跟过去,不由分说塞给林静和秦青各二十块钱。

二十块钱最大面值五块,只有一张。所以拿出来厚厚一沓,看着颇有些震撼。

特别是唐根生每次给钱都是抓起林静和秦青的手,塞进去,再掰手指,让她们自己抓住。

一来一回,摸小手摸的理直气壮。

摊贩和游客都难免多看两眼。

“你们在这边逛,我带家明先去里面玩着等你们。”

唐根生说着,抱起锅盖头,让他屁股担在自己右胳膊上。

一副爹宠溺儿子的景象。

看的林静莫名不想打扰。

和秦青对视了一眼,又相互勾了勾嘴角,不约而同将钱悄悄揣进自己的裤兜里。

“叔~咱们去哪儿呀?”

“里面叫天王殿院,东边有好多好玩的,叔带你过去,你就知道了。”

去之前,唐根生要先买一些胡盐。

这个时代做生意的小摊贩很多都有些真才实学。

所谓胡盐,是用食盐、花椒加少量香料,经特殊手法炒制后,再研磨成细粉制成。

虽然对唐根生这种大厨而言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加上时间和精力,就相当有性价比了。

很多人最容易进入的误区,便是衡量一个物品的贵贱与否。

人们总说一个东西应该更便宜时,往往忽略它被创造所需的时间成本;

而人们总说一个东西忒贵的时候,也忘记了它所能创造的情绪价值。

有可能是认知偏差,自身处在瞎子摸象的思维阶段。

有可能是故意为之,恶意诋毁或者自身能力不足导致的经济压力迫使他/她不得不砍价。

当然了,这个观点说的是当下时代。

跟几十年后毫无底线的奸商没任何隐喻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