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想要演好角色的决心,那麽无论你是用什麽表演方法,最后呈现出来的效果,那都是一塌糊涂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黄晓明难道没有演技吗?
他肯定是有的,《风声》中的演技就很好,但是有些角色演的就很一言难尽,归根到底还是黄晓明自己不用心。
这番话,令三女若有所思,周汛忍不住说道:「老板,那您看我要不要找个专业的院线学学?」
李艺书摇摇头:「公司不是给你们请了表演老师麽,跟在表演老师后面学就行了,院校虽然专业性更强一点,但未必适合所有的人,点对点教学,能够发挥出你最大的优势。」
周汛日后能成为演技大拿,更多的还是她自己揣摩而成的,表演带有灵气,这是非常难得的,去了专业院校系统化的学习,可能反倒会消磨她在表演方面的灵动。
所以还不如找个表演老师,只教周汛最基本的表演方法,剩下的在实践中磨练出来即可。
实践是演员最好的训练,不说香江那一批演员,就国内未来真正靠演技出名的演员当中,也有不少是非专业院线出身的。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王保强了,他的演技是真厉害。
《树先生》《八角笼》《唐探》《泰囧》《一个人的武林》,
五部电影五个角色,每一个角色给人的感觉都不一样。
既分高下也决生死的封于修,憨厚痴傻的宝宝,狡猾的神探唐仁……这些角色既是王保强又不是王保强。
表演风格很多变,从憨厚丶傻子再到阴狠乃至狡诈,文戏丶武戏都很精通。
不敢说是千面影帝,但王保强未来一定会是国内少有的顶级实力派演员。
迄今为止,李艺书还从没在任何一名演员身上,看到过能有王保强这样演技风格变化如此多,且文武戏都算得上一流的演员。
之所以没能靠演技出名,个中缘由,李艺书多少是清楚的,一个没什麽背景的草根,不太可能被捧上天。
周围科班跟非科班的演员们,都是忍不住直点头,甭管有用没用,大导演李艺书亲自讲演戏,多少是能让人学到点的。
眼看到了中午饭点,已经有人送来盒饭,李艺书对付一餐后,下午又跟陈虹聊了聊,还顺便看了一会儿开机拍摄,他便匆匆离开了。
昨天下午司徒老师打来电话,说是今天从东北回来,大概下午三四点钟到学校,他得过去看看。
司徒兆敦负责的《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花了小半年的时间,总共拍摄了上万分钟的素材,按照他自己的估算,大概是能够剪辑出六集。
之后下半年回去南方那边,再拍上万分钟的素材,剪出六集,总共凑足12集,完成纪录片的拍摄。
下午四点钟。
北电的放映室内。
司徒兆敦拿出了剪出20分钟的片段,让人进行放映。
司徒兆敦介绍道:「艺书,这是东北名菜,小鸡炖榛蘑。」
闻言,李艺书看着屏幕上,现在放映的片段,没有字幕没有配音也没有旁白,就是正常记录做菜的视频,顺便再掺和一点唠家常。
看完后,司徒兆敦问道:「艺书,后期制作方面,你有没有什麽好的建议?」
没有旁白,画面上的美食再怎麽诱人,也是少了几分意境。
李艺书想了想,说道:「老师,我觉得回头进行后期制作的时候,将这道菜的历史,还有每道菜的工序,包括当地人文风俗,采用旁白的形式展示出来,还有做菜时的声音,最后在后期的时候重新配音,比如热气腾腾咕噜咕噜的声音,要把声音放大,色彩更鲜艳,这样才能更诱人。」
司徒兆敦暗自盘算了一番,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回头我跟制作那边制定一个计划,既然是美食+人文的纪录片,那少不了要让人看着这些美食流口水,而配上这道菜的历史与工序,就能更好的体现当地美食文化的形成。」
《舌尖上的中国》可以说是国内仅次于《动物世界》,让观众看的意犹未尽的纪录片了。
但凡电视上在播出《舌尖》,观众基本都会停留一下,看着上面的美食暗自流口水,来自天南海北的美食,如果不是专业的美食家,基本上很少有人能吃全跟了解的。
这档节目除了是丰富观众对祖国大地上各色美食的了解,同样也是侧面反应当地人文生态跟美食文化的形成,加深国人对不同地区的了解与认同感。
为什麽云贵川地区喜欢吃辣?为什麽两广福建地区喜欢吃清淡?
这些问题,后世路人大都能给出一点答案,可在信息跟知识还不发达的当下,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自己所在的城市,没有了解的途径,也没有想去了解的想法。
李艺书问道:「老师,我刚刚听你的意思是想下半年拍完了再上电视播出?」
司徒兆敦点点头:「是啊,这半年来,我在燕京丶东三省丶河北丶山东等地界拍了不少素材,下半年再去南方拍一点,然后南方丶北方交叉播出。」
「那老师您预估什麽时候能制作好这部记录片?」
「算上下半年拍摄跟制作,我估计要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