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旁的不良人回道:「多半是的吧……」
吐蕃是不是答应天可汗的条件,天可汗只问了一次。
问了那一次之后,天可汗便再也没有问过松赞干布了。
而松赞干布也只拒绝了一次。
之后的一切事,又一次回到了这位大唐皇帝的意志中。
乾庆二年,正月十二的这天,赵国公府邸内,长孙无忌与英公坐在一起,看着松州送来的几份奏报。
崇文馆不断安排支教的夫子进入吐蕃地界内。
大唐的官兵开始在吐蕃地界内建设官衙,
「松赞干布是否答应陛下的条件,根本不重要,所以陛下只问了他一次。」
听长孙无忌的话语,李绩道:「赵国公才想明白其中缘由吗?」
「现在,崇文馆的主事是苏亶,他一心只听从陛下的旨意,崇文馆行事从来不听老夫的号令。」
长孙无忌看着雪花又一次落入长安城,双眼有些迷离地道:「臣为陛下辅政,已有一年了。」
李绩似乎听出了一些怪味,也道:「其实早在泰山封禅之前,就问过某家能否执掌军中机要,当时某家也犹豫过,是呀……那时候的陛下也只问了一次,没问过第二次。」
长孙无忌忽然一笑,道:「凡事只问一次,凡事只说一次,凡事说到做到,陛下还是如当年一样。」
李绩又道:「今年,安西都护府又给朝中带去了数万贯的市税,黑衣的大食人,白衣的粟特人往来西域。」
「嗯,太富有了就会被人觊觎。」
「有个叫安元寿的白衣胡商死在了安西都护府,杀死安元寿的人被天可汗赦免,那安元寿是粟特人,粟特人一系的昭武诸胡如今对唐人敌意很大,他们早已觊觎安西都护府许久。」
长孙无忌道:「局势很严峻吗?」
李绩摇头道:「横扫天山的馀威还在,只是昭武诸胡很复杂,裴行俭送来的消息,目前葱岭形势不明。」
「赵国公,吐蕃又送消息来了。」
门外的话语声打断了两位辅政大臣的话语。
长孙无忌走到门外,伸手拿过卷宗,将其打开,上面写着的是桑布扎的事,现在的桑布扎不再过问唐军与吐蕃兵马的事,他似乎是心灰意冷。
这一次来信是吩咐长安的吐蕃使者,将他多年编写的书籍送给吐蕃。
其实在长安这麽多年,桑布扎一直在做着他的事,他也一直在编写吐蕃的书籍。
在长安的数年间,桑布扎从未忘记过他的职责,他才是吐蕃的良臣,一个不忘职责所在的良臣。
长孙无忌为他现在的遭遇感觉可惜,低声道:「此人一直很想念藏布江畔吧。」
听赵国公忽然低语一句,李绩对这莫名地伤感,感到无奈。
长孙无忌是文人,文人就会这样莫名地伤感。
午时刚过,李绩就离开了赵国公府邸。
之后,辅政大臣赵国公上奏,请朝中安排文吏驰援安西都护府。
李承乾当即就答应了舅舅的要求,派许圉师,赵仁本,高崇文前往安西都护府,协助安西都护裴行俭,治理西域。
辅政大臣的上奏,这位年轻的皇帝就此答应了。
朝野一片祥和,大唐君臣相宜,当今陛下仁义且孝顺,人人皆称颂之。
年迈的来济将近来发生的种种国事记录在了史书中。
乾庆元年夏,皇帝下旨为吐蕃赞普治病,医治一月有馀,松赞干布之病情好转。
乾庆元年冬,吐蕃赞普拒绝了皇帝治理吐蕃的条件。
半月后,皇帝与吐蕃赞普相约在冬日看关中雪景,两国之交相宜,和睦。
不以吐蕃赞普拒绝条件而恼,反以宽容报之,相约冬日看雪景,臣民皆称皇帝宽仁,豁达。
乾庆二年初,吐蕃内乱,皇帝下旨为吐蕃平乱,吐蕃大相夜奔,松赞干布于当夜在咸阳桥拦下大相,两人携手回了长安,不再干预唐军平乱。
臣民皆称松赞干布遵守约定,口耳相传,此称唐蕃君子之交。
乾庆二年,正月十二,唐军进入吐蕃地界,平定吐蕃各地,吐蕃臣民相迎,史称正义之军。
又乾庆二年,正月十三,辅政大臣赵国公上奏治理西域,皇帝从之,朝野称贤,皇帝与诸国仁义,与臣民休息,与长辈孝顺,为人子标榜。
乾庆二年,正月十五,王玄策率一千兵马,兵临逻些城。
史书上没写的是,禄东赞去见了鸿胪寺之后,让许敬宗将什麽样的话语转述给了陛下。
写到此处,来济终于搁下了手中的笔,他待国书上的墨迹晾乾,便收拢起来,与郝处俊,孙处约,高智周交代了话语之后,独自前往皇城中。
承天门下,李承乾正在看着一群工匠修缮着宫门。
来济带着国书而来,向着这年轻的背影行礼道:「陛下。」
待来济站定,鸿胪寺卿郭正一也快步而来,行礼道:「陛下。」
李承乾揣着手看着工匠们运送着石料道:「一直觉得这承天门不够宽大,朕就让人修缮一番,改得更宽敞一些,朝中的官吏越来越多了,承天门应该更大才对。」
来济笑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