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4. 第367章 看洛阳
设置

第367章 看洛阳(2 / 3)


世,现在她正在这麽做。

李世民将书卷交还给他,道:「你觉得此书如何?」

郭待举回道:「陛下,生涩难懂,不过辩证一说倒颇有意思。」

在看书舍内,读书声依旧,李世民又重新回了车驾。

李承乾多看了一眼这个郭待举,便赶着马车离开,若是以往丽质成了大唐新学派的创始人,或者是成为一位学术派的领袖,那也挺好的。

「那卷书是丽质所写?」

李承乾道:「父皇放心,但凡有书籍要发印,都是要秘书监与朝中文翰几经核准的,不会私印,关中与洛阳的造纸作坊,但凡纸张用度各县官吏都会有记录。」

李世民又道:「丽质现今也是小有成就了。」

李承乾回道:「所谓辩证学,不过是丽质的顺手为之,并不是她将来的方向,不过以她的理论水平,仅仅只是顺手为之,或许对他人来说,是极其晦涩难懂的。」

「你带着朕出来就是想让朕好好看看洛阳吗?」

还未等承乾回话,李世民又道:「嗯,朕自东征回来,的确没有好好看过。」

李承乾坐在车辕上,依旧不紧不慢地让马儿走着,看着这个村子里的情况。

还有带着不同乡音话语的夫妇正在吵架。

因洛阳大治大改之后,迁入洛阳人家也越来越多,也有不少从各地来的乡民互婚,从此便有了一户户人家。

大抵上洛阳的繁荣,都是这些人造成的。

因此,财富从来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靠着一双双勤劳的双手创造而来。

李承乾从袖子里拿出一份小册子,递上道:「父皇可以看看这个。」

李世民惊疑道:「这是贞观书?」

「不是,这是关中这些年来的经验总结。」

听闻这个儿子与谷那律要编写一卷书来教化天下人,但现在谁也没见过这卷书真容。

李世民心中好奇,也从未让人拿来看过。

「谷那律老先生的书还在编写,还未成书,也不是一年两年就可以编写完成的。」

李世民将一本册子放在边上,看着车外的风光,心情很是不错,这一次是出来散心的,并不是与这个儿子来商议政事的。

如果承乾不说那些煞风景的政事,那麽这里的一切,看起来依旧美好。

马车到了一片作坊前停下,这里有五座大作坊。

李承乾道:「这里有三千人在劳作,每月在这里产生的市税大致是近两千贯钱,不过也并不是每月都有这般多,每一次货物交易之后,都要上缴市税。」

李世民想着现在洛阳的米价是十一钱一斗,这几座作坊已可以负担一个州府数万兵马的粮草了。

这也是承乾甘愿免除大半个中原的田赋的原因?

光是洛阳的作坊,就足够找补回来了。

李承乾道:「如今长安与洛阳的地贵,为了遏制房屋价格,儿臣还想让许敬宗他们限定租赋,当然了在如今唐律治下的租佣调规则下,这些事做起来很麻烦,那都是以后准备要做的。」

李世民低声道:「你要警惕苛税。」

「父皇,大唐还没有苛税,再者说赋税是国家的根基,儿臣只希望能够让赋税更效率,更高效的收取,就如现在的关中与洛阳,已开始收取房屋的租赋,并且随着房屋的价格越高租赋也就越高。」

在皇帝专制统治下,也不用在乎所谓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李承乾道:「儿臣还打算兴建更多的房屋。」

马车摇摇晃晃的继续前进,关中与洛阳的十年积累与试错的经验太宝贵,没有这十年的积累,也没现在的大展拳脚。

父子俩来到一处村子前,这座村子建设在山脚下,不远的这座小山在秋日里是黄褐色的,长着许多并不高的树。

秋雨过去之后,洛阳也吹着从关中而来的西北季风。

队伍准备好了饭食,父子俩一同坐在一处刚开凿的沟渠边用饭。

现在的洛阳城包括周边村县人口已过了两百万,正在往三百万人口进发,洛阳吸收的人口越多,财富聚集得也就越快。

其实朝中很头疼这种情况,在这个还在以农业为主的时代,洛阳的突飞猛进,让中原各地显得措手不及。

洛阳的人口越加繁盛,洛阳以东的各地就会显得更加萧条,甚至一度威胁到了其他地方的耕种人口,耕种的人口不够,又该如何。

换言之,洛阳的两百多万人口,指望着中原各地的粮食养活,各地耕种的人不够了,粮食一旦受限,洛阳就要闹饥荒了。

为此,褚遂良主张限制迁入洛阳的人口。

但一直主张发展许敬宗则不同,在京兆府治下他当然希望洛阳与关中的人口越多越好。

褚遂良说许敬宗竭泽而渔。

许敬宗说褚遂良目光短浅。

两人各自都有理由。

身为太子自然不能参与到他们之间的斗争。

又或者说人口不够,粮食不够,人与粮与土地,多麽典型的问题。

大唐是可以盲目发展的,又或者给后人当作经验之谈,大胆一点没什麽不好的,人类文明史上的过去,将来与现在……不就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