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
「那就对了,有些时候要多想想,而不是你做了什麽就觉得已做好了。」
李恪沉默不语。
李承乾深吸一口气,继续道:「你若是还不明白的话,倒是有件事让你去做。」
「不知皇兄有何吩咐?」
李承乾将奏章放入一旁的食盒中,准备带回东宫,面对弟弟,吩咐道:「支教的事并不顺利,崇文馆的支教夫子前往各县遇到了一些县官的刁难,在支教开始之前,确实是孤没有安排好沟通的事。」
「你去游说各县的县官让他们务必给夫子安排好住处与教书场所,并且将你的见闻与遇到的一些事都记录下来,试着能解决也好,要是不能调和,就送到长安,让崇文馆的人去处理。」
李恪不解道:「为何他们会刁难支教的夫子?」
「是呀,为何呢?他们赞同支教,但不赞同支教的选人制度。」李承乾笑着道:「我们一家人遇到的困难都很有意思,你时而将这些事回忆起来,多想想。」
泥炉子上,水壶的水开了,太监将水壶提起来,将热水倒入太子的茶碗中。
吴王殿下还未动茶碗,可茶水已凉了,他又将凉了的茶水倒了,重新沏上一碗热茶。
而后他又站回水榭外,等候着太子的吩咐。
若没有吩咐就等在水榭外一直站着。
李承乾拿起自己的陶杯,将木塞子揭开,拿起水壶再将烧好的水倒入陶杯中,而后重新塞进木塞子。
虽说保温条件不行,带在身上也能随时随地喝下一口热水。
「你若是觉得这件事不起眼,倒还有别的事交给你。」
「恪就去办这件事。」
「好。」李承乾又叮嘱道:「对你来说这可能就是一件小事,但现在还没有人去做,朝中与乡间需要有沟通,这种沟通并不是通过各县交给京兆府,而是绕过京兆府,直接送到我们耳中。」
「将来也会成为崇文馆的寻常工作,你先去试试吧,顺便将刘仁轨与权万纪也带上。」
「恪这就去。」
说罢,他就要走入雨中。
这个弟弟遇事总是说办就办,从来不会多问为什麽。
李承乾摇着手中的圆扇道:「孤常说让弟弟妹妹出去走走,看看各县最最普通的乡民,看看他们的处境,他们的困难,或者他们向往的是什麽。」
也不知道李恪有没有听到这句话,他脚步匆匆地走入了雨中。
李承乾看向站在别苑屋檐下的宁儿。
收到太子殿下的眼神,她拿起竹伞快步走来,自己也撑着一把伞,又为殿下递去。
李承乾将水杯系在腰间,提着伞走入雨中。
雨势依旧很大,忽然走入雨中时,感觉四周又安静了许多。
临近傍晚时分,这场雨水才停歇。
李承乾打开李震的奏章继续看着。
前两年高昌王与欲谷设几乎断了丝路上的贸易。
如今唐军打下了高昌,扫平了西域东南地界,反倒令停歇的商贸活动在重新恢复通行之后,河西走廊的盛况更胜往昔。
李丽质与东阳也回到了东宫,她们帮着皇兄翻看各县的奏报。
李承乾看着帐目,感慨道:「果然,抢来的比徵收市税来得更多,明明可以抢嘛。」
李丽质道:「皇兄万万不可这麽说,抢劫只能富裕一时,京兆府养肥了高昌,才会有如此收获,可长久之计,还是主持贸易更重要。」
李承乾赞同道:「丽质说得很对,可持续的才是最稳定的。」
她又道:「今年的河西走廊市税是往年的三倍,光是这两月的市税就有三万贯。」
宁儿递来了一迭奏章,道:「殿下,这是洛阳送来的。」
这是马周与李义府送来的奏章,杜荷在洛阳的纸张大作坊与肥皂大作坊建成了,招募了两千人劳作。
「皇兄,皇兄!」东宫外传来了喊叫声。
李承乾抬头看去,见是小兕子正快步跑来,她走入殿内欣喜道:「少府监将皇兄要的东西造出来了,人就在东宫外等着。」
七岁的明达跑入殿内,就扑进皇姐的怀中。
李丽质用手指戳了戳妹妹的额头道:「往后可不要这麽跑来跑去的,摔了怎麽办?」
她摇头道:「妹妹走得稳当,不会摔的。」
「你小时候走路就不稳。」
她又在姐姐的怀中撒娇般地嬉笑着。
还能怎麽办呢?李丽质只能宠溺着妹妹,抚着她黑亮的长发,又是数落了几句。
片刻后,她又去了东阳姐姐的怀中,央求东阳姐姐教她写字识字。
李承乾走出了东宫。
三个铁匠站在东宫门前,双手呈上一些零件。
李承乾道:「爷爷,把你酒坛边的小木箱带来。」
正在小憩的李渊抚须道:「朕哪有你的小箱子?」
有懂事的太监忙去看,果然将太子殿下的小木箱子带了出来。
李渊好奇道:「你什麽时候放的?」
「怕弟弟妹妹给拿走了。」李承乾讪讪一笑,道:「她们不会去喝爷爷的酒,放在酒坛边最安全。」
被孙儿给这麽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