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4. 第197章 叔叔们
设置

第197章 叔叔们(1 / 3)


第197章 叔叔们

忽有一阵风吹入,油灯的灯火随着风摇曳,有些忽明忽暗。

李世民坐在中书省内,听着一老一少的话语,坐在一旁不知道该说什麽好。

再说下去,恐怕舅父要说起陵寝的造式了。

李世民沉声道:「朕听闻你这些天一直都在修缮东宫,如今可修缮好了?」

李承乾叹道:「还挺麻烦的,要重新建设一间屋子,儿臣时常会看一些工部的书卷,与弟弟妹妹讨论。」

「还要与她们讨论?」

「嗯。」

「天色不早了,朕送舅父早点回去。」

高士廉又朝着大外孙笑了笑,慈眉道:「等有了空闲,太子殿下可以来老朽那儿走动。」

李承乾也起身道:「孙儿得了空闲就来。」

「陛下不用送了,高林就在外面等着。」

高士廉带着笑容言道,迈着还算稳健的脚步离开。

父子俩站在中书省门外送别了这位老人家。

看着人走远,李世民问道:「如果你平日里有困惑,可以多去问问他老人家。」

李承乾关好中书省的门,道:「舅爷已经教会孤很多了。」

「温老先生还有再言东征的事吗?」

「儿臣最近很少去崇文馆走动。」李承乾神色凝重,道:「父皇觉得这个老人家该如何安排。」

李世民看着儿子,道:「朕本觉得他在崇文馆养老挺好的,还是当初玄龄向朕引荐的。」

父子俩走下台阶,一前一后走着,偶尔并肩。

李承乾揣着手道:「老师的用心是好的。」

「朕自然清楚。」李世民放缓脚步,低声道:「只是现在朕又想过了,如果你十分信重这位老先生,而他老人家心中牵挂东征,对伱会有影响。」

「父皇多虑了,儿臣忙着关中的事,都已是心力交瘁。」

李世民道:「你舅舅说过,你的专注力与心力都很厉害。」

「是吗?」李承乾有些诧异道:「原来舅舅还背地里这麽夸儿臣。」

李世民冷哼道:「你要清楚,有人会说你的好话,也会有人记恨你的。」

言至此处,又有些纠结,纠结的是这个世道的人有好有坏。

李承乾道:「就让温老先生在崇文馆安养,东征的事暂且放在一旁,父皇以为如何?」

夕阳下,父子俩的背影被拉得很长。

两个太监跟着皇帝与太子的身后,低着头而走。

李世民一手背负,一手抚须道:「朕何尝没有想过东征,当年中原多少将士东征,有多少将士埋骨辽东,这些尸骨至今还未收回来。」

对此,李承乾还是很认同的,言道:「东征的事可以暂且搁在一边,但这又是必须要做的,我们李家是帝王家,当初隋炀帝东征导致民心离散,许多因当年东征失去至亲的人家,都还在世。」

「假设东征顺利,将这些尸骨带回来了,我们李家可以得到的民心也就更多了,儿臣觉得这关乎皇帝的信誉。」

皇帝与太子商量着治国对外战争的必要性,以及得失。

李世民在东宫门前停下脚步。

李承乾揣着手,也又停在原地。

父子俩有着一样的愁容,这天下多少大事,需要统治数千上百万的人口,自然要想周全的。

李世民沉声道:「温老先生是个固执的人,他或许年迈,考虑得没有这麽周全,东征从来不是简单一句话,更不是朕一声令下千军万马奔赴辽东,此间没有数年的准备,不能轻动。」

「承乾你是太子,你应该更需明白其中利害,想要东征先要控制突厥,荡平漠北,才能东进,否则一旦漠北的骑兵打入后方,战况便会更复杂。」

李承乾闻着东宫内的饭菜香味,问道:「因此,东征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单独一场战争,论起来其实是两场大战,三方纠纷。」

李世民点头。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东征之前需要将野地荡平,如果沿途出现第三方势力袭扰,对大军来说会造成很大的负担。

考验国力,更考验治理能力。

现在的父皇手中不是没有兵马,而是社稷还不稳定。

突厥现在老实,阿史那杜尔为一己私怨,攻打漠北。

虽说这场战争不应该,但也为大唐探路了,现在的漠北确实有实力。

而且还需要考虑到两场战争,成本就更大了,两场战争的粮草兵马消耗就不是小数目了。

如今李家的家底还是不够殷实,缺钱。

见父皇走向了立政殿方向,不想多做解释。

李承乾朗声问道:「今天不在东宫用饭吗?」

父皇没有回话。

不知道什麽时候,妹妹就站在了一旁,李承乾边走边解释道:「父皇他多半是还有事要应付,我们自己吃吧。」

「嗯。」李丽质跟上脚步又问道:「皇兄,母后说明天还要摆宴。」

「父皇说过了,让孤去一趟。」

「弟弟妹妹都不想去。」

李承乾笑了笑,「无碍,你们都留在东宫吧,皇兄一个人去就可以了。」

李丽质这才又有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