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回到过去做财阀
  4. 第525章 集成电路(第四更,求订阅)
设置

第525章 集成电路(第四更,求订阅)(1 / 2)


第526章 集成电路(第四更,求订阅)

高速列车。

从去年冯清云在铁道技术研究所年庆会议上提出这个概念后,南洋铁路公司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而作为南洋唯一的机车公司,自然也参与到了其中。并不仅仅只是参与其中,甚至这已经成为他们重要的项目,毕竟这个项目关系到整个南阳接下来的铁路建设。

「目前我们正在研制的100系电力机车,通过使用以轻量低重心的流线型车体,可以实现最高时速160KM/H,均速125KM/H,达到长安到古晋5小时通达的目标……」

做事情,尤其是技术上的研究肯定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铁道技术研究所提出了「高速火车」计划,那些技术人员们也没有想过一下子就要设计出时速250公里的子弹列车,毕竟这有大量的技术问题需要克服。

而南洋铁路公司的计划很简单,先设计出一款速度超过100公里的基础型号,在这个过程中提升南洋电力机车的技术水平,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慢慢地推进动高速列车采用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最后,达到250公里高速列车的目标。

在介绍完「100」电动机车研制的研究进度之后,沃尔特又继续说道。

「而考虑到传统的枕木已经不能满足高速列车的需求了,需要重新修建铁轨,所以高速铁路的枕木,全部都由预制的混凝土制成,而传统的木质枕木,是有一定的减震作用的,使用混凝土的话,还需要设计减震和弹性材料,这让铁轨的建造也极其复杂,而战争期间德国「超级铁路」的路基采用创新性的「无砟轨道技术」,也就是使用混凝土,沥青和混合材料,代替碎石铺成的路基,目前铁道技术研究所那边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高速列车从来并不仅仅只是列车的研究,还涉及到从列车到路基以及铁路信号传递等方方面面的研究,这也意味着在短期是显然是不可能获得成功。

至少在未来一两年内是无法获得成功的。虽然如此,李毅安仍然显得有些兴奋,毕竟, 100系电动机车的成功意味着把南洋带进「百公里」时代。

「是时候把修建环岛铁路的计划提上日程了!」

在铁道技术研究所里,李毅安当着沃尔特丶冯清云等人的面,在展开的地图上,沿着长安丶太平丶永安以及永宁画了一条线,然后说道。

「可以先修建西岸和南岸铁路,这条铁路线可以以高速铁路作为标准,这样一来,等到高速列车的完成后,可以直接投入使用……」

想了想,李毅安又说道,

「至于东岸铁路,可以在原铁路线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改进,这样一来,即便是短期内没有高速铁路,但也可以先构建起南洋的铁路网。」

提到南洋的铁路网时,李毅安看了看冯清云,去年 2月份,这个年青人提出了「高速铁路」的计划,同样也向他提出了做一个「铁道技术强国」的构想,于是便说道。

「南洋或许不大,永远都不可能成为铁路强国,但是完全可以成为铁路技术强国,而且这也是技术立国的发展方向,总之,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技术的最前沿,不要被所谓的设计规范给束缚住,要大胆的创新,并且不断的追求新技术。」

虽然李毅安没有领导过科创企业,但一般情况下,一家公司在草创时期往往比较灵活,从创始人到员工,想法都比较多,胆子大,敢尝试。但随着不断壮大,公司到一定规模后,往往趋于保守,组织丶流程不断完善的同时,各种野路子自然也被排除在外。最终也就形成了设计规范。

而极其完善的设计规范和无比强大的技术团队。正是大型公司最大特点,长期的经营让大公司积累了无数的经验和案例,形成了大量成熟的设计规范。再加上公司有一堆工作了大半辈子的资深专家,在新产品时,遇到任何问题,都能很快找到一个「标准答案」。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不容易出错,做出的东西非常扎实;但另一方面,工程师也没啥自由发挥的馀地,想要搞出个颠覆行业的创新,那大概也是别想了。

在许多企业,设计规范就是金科玉律般的存在,是用来遵守的,工程师直接拿来用就是了;但是就李毅安看来,这样的遵守无疑就是保守,所以才一再强调,设计规范是应该被不断质疑,随时可以推翻的——不管这个设计规范是来自行业共识还是多大的权威。

美国有一种代表创新和创造的典型文化叫「车库文化」,因为很多500强公司像微软丶苹果丶谷歌丶亚马逊,最初都是几个人,凭藉一个超凡的创意,在车库里把产品做出来,然后一步步成长为颠覆一个产业的巨头。

南洋会产生这种巨头吗?

直到离开铁道技术研究所的时候,李毅安的心里都没有答案,事实上,技术规范是一把双刃剑,一边会束缚创新,而另一边成熟设计规范做出来的东西非常扎实。

可怎麽样才能培育出南洋的创新型企业呢?

在接下来的路上李毅安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直到进入 TCL公司时,才将有些纷乱的心神收了回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TCL早就已经发展成长为一家大型家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