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经过一系列权谋斗争与政治手段,萧衡总算是基本坐稳了岭南王的宝座。
朝堂之中那些原本对他心存轻视或怀有异心的大臣们,此刻都纷纷收起了自己原来的棱角,转而对他表现出毕恭毕敬的态度,争先恐后地在他面前献殷勤、效犬马之劳。
而另一边,沈清歌如法炮制,将目光锁定在了宋都尉那个整日游手好闲、不学无术的儿子身上,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展开行动。
通过精心策划和布局,她揪出了宋都尉便是萧墨安插在岭南的重要眼线,并且更进一步,竟然成功地策反了宋都尉,使其心甘情愿地为萧衡效力。
自那以后,所有从岭南送往京城的密函,都必须先经过萧衡与沈清歌二人之手,方才能够继续传递出去。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过去了大约半个月的时间。
这一日的早朝之上,萧衡却突然发起愁来。
虽然目前穷苦老百姓们已经得到了一些粮食供应,可以暂时缓解饥饿问题,但正如那句老话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眼下尚未迎来初春时节,土地依旧无法进行大规模的荒地开垦工作。
此时,妇女们尚可依靠在家织布的手艺换取些许微薄的银两收入,老百姓们偶尔去海边赶海,还能捕捞些新鲜海味作为吃食,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而言,他们确实缺乏稳定且正当的谋生途径。
此话一出,众朝臣们也一起跟着犯了难,这该如何是好呢?
于是,以张郡守为首的官员们,以从长计议为由,搪塞了过去,早朝也就不得不终止了。
萧衡怀揣着这份忧思,步伐缓慢地返回了内殿之中。
进入内殿后,萧衡默默地走到案几前坐下,开始着手处理起今日寥寥无几的奏章。
就在此时,一阵轻盈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传来。原来是沈清歌手持着岭南王府的账目,匆匆而来。
她刚一跨过门槛踏入大殿,目光瞬间便落在了正坐在案几前、轻揉着额头的萧衡身上。
沈清歌心中不免疑惑,加快脚步走上前去,关切地问道:
“殿下,您这是怎么了?可是有什么烦心事让您如此忧愁?”
萧衡听到声音,缓缓抬起头来,看着眼前一脸担忧之色的沈清歌,直接开口道:
“孤只是在忧心,百姓们若总是依赖朝廷的救济度日,而自身没有谋生之法,长此以往绝非良策啊。
今日早朝之时,同大臣们商议,他们也并未提出什么良好的计策。”
沈清歌听后,当下了然,紧接着,她背起双手,在萧衡面前开始来回踱步,似乎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片刻之后,她忽然停下脚步,双目含笑地对萧衡说道:
“既然这样,殿下,依属下之见,不如我们对这座番禺城进行一番改建如何?首先,就从咱们的岭南王府着手。”
萧衡闻言,微微一愣,随即饶有兴趣地追问道:
“哦?你且详细说说!”
“殿下啊,您忘记了吗?咱们从那倭国殇王之墓出来的时候,可带出来了许多陪葬品呢!
就凭这些宝贝,别说是将这岭南王府建造得金碧辉煌了,就算是您突发奇想,打算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祭祀台,甚至是王陵,那也绝对是不在话下呀!”
萧衡听了这话,却是轻轻地摆了摆手,一脸严肃地回应道:
“萧某心中时刻惦记着百姓们的疾苦,如今他们正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孤又怎么能只顾自己享受,去追求那种奢靡浮华的王府生活呢?”
听到这里,沈清歌不禁微微一笑,然后耐心解释道:
“殿下,您可能误解了我的意思。
若我们决定动工兴建这座岭南王府,必然会需要大量的劳工参与其中吧?
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给这些辛苦劳作的人们支付合理的工钱啊。
等到岭南王府顺利竣工之后,那些曾经在王府工地里辛勤工作过的百姓们,手里有了这笔工钱,不就能够摆脱贫困,过上稍微宽裕一些的日子了么?
这样一来,既满足了王府建设的需求,又帮助到了穷苦的民众,岂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
萧衡当即觉得心中愁苦迎刃而解:
“还是你想的周到!那既如此,孤立即叫云翼去城中打听,那些百姓平日做劳工所得的工钱究竟是多少。
孤打算在此基础上再多出一些,好让他们更愿意前来应募!”
沈清歌微微颔首,接着说道:“至于这招募告示该如何拟定,具体细节恐怕还得由您亲自斟酌决定才行。”
萧衡点了点头,神色凝重地思考起来,这件事儿,便就如此定下了。
……
两日后的朝堂之上,萧衡便取出了一份他亲自撰写的《招役告示》。展开后向众人展示。
这份告示的内容详尽而严谨,大致如下:
“岭南王府因需扩大规模,即将动工兴建。此次工程预计工期约为一个月左右。现特面向番禺城及其周边村镇广泛招募劳役。
凡应募者,皆可享受优厚待遇。不仅每日给予 200 文的工费,还有充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