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条冗长且昏暗的通道,地面崎岖不平,岩壁潮湿光滑,头顶上方低垂着岩石,让人感到压抑和窒息。
甬道中还时不时传来卫兵巡逻的脚步声,伴随着微弱的火把闪烁。沈清歌只得全神贯注,快速地穿越这条幽暗的甬道,并时刻警惕着周围。
半炷香后,她终于进入到了一个宽阔的洞穴之中。这个洞穴高大宽敞,足有八丈之高,十丈之宽。周围的岩壁上布满了成块成块的乳白色晶体,有的小但成堆分布,有的则巨大无比。
在洞穴内,数以百计的壮劳力正沿着岩壁辛勤劳作着。他们挥舞着铁铲、钉锤,用力敲击着坚硬的岩盐块,时不时发出清脆的“叮铃哐啷”的声响。
不光如此,洞穴内的一大片空地上,还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数十口碗口大小的井。劳工们正用特制的铁制长筒从井内往外运送着卤水。由于卤水不断涌出,劳工们必须不停地工作,以防止卤水溢出井口。
这种高强度的体力活让劳工们疲惫不堪。他们满脸汗水,气喘吁吁,却无法停下来休息片刻。
只因他们的身后,上百个手持皮鞭的监工们正监视着他们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有人偷懒,便会毫不留情地挥动手中的鞭子,打得这些劳工们惨叫连连。
躲在角落中的沈清歌被眼前的场景震撼住了,发出隐隐的叹息之声。不光是因为这些监工对待劳工的手段残忍且不人道,更是因为这个矿洞之内的盐矿资源太为丰富了,从那一担一担挑出的盐矿石和卤水就可以看出。
她对盐矿的了解并不多,但是基本的常识还是知晓的,这样盐岩和井盐合二为一的盐矿,产量又如此巨大,放眼整个大周朝估计都没几个。而且,据她猜测,这座山内并不仅仅只有这一个矿洞,她都能从山体的轻微震动声中听到其他地方传出的岩石敲击之声。
北陵国虽幅员辽阔,但并不靠海。山河湖泊之中,能提出取来的盐少之又少。所以整个北陵国,能够获取盐的途径,只有岩盐和井盐。而岩盐和井盐开展的难度大,需要的劳力多,因此,北陵国境内的存盐量是很少的。
而盐,又是人们生存的必需品,无论皇亲贵胄还是平民老百姓都得买盐吃,由于盐的产量不足,很多时候还要从临海的几个小国高价购入,这也就导致北陵国的盐价虚高。
平民老百姓一日能够吃得上一顿带盐的吃食,都算的上是富裕了。她就记得,父亲曾经为镇北军缺盐的事情焦头烂额,不停地报请朝廷,申请多派发些食盐,以解燃眉之急。
朝廷又怎会不知这种情况,加之盐矿是一国税收的重要来源,因此,北陵国历代君主都严格把控着盐矿的开采和售卖。若谁私自开采和高价兜售便是死罪。
鞍山郡虽不在皇城根下,距离皇城却也没有那么远。而且,从矿洞的岩壁来看,这个矿洞少说也接近十年了,这帮人居然能瞒天过海多年。如此猖獗,可见背后的势力之大,盘根错节,根本不把朝廷放在眼里。
怪不得,德妃作为吏部尚书的嫡女,有着势力强大的母族,又贵为皇贵妃,离皇后仅一步之遥,却甘愿让自己的亲弟弟贬黜到远离京城之地,做一个小小的郡守。
原来,他们早就发现此处有利可图,这些年想来也赚的盆满钵满,为秦王萧墨招兵买马,上下打点,铺平道路。
还真是未雨绸缪,步步为营!
那她沈清歌,自然不会将此处留给秦王,必须炸个片甲不留。
不过,在此之前,她还打算继续转转,因为她隐约听到不远处,时不时传来哀嚎声。
莫非,此处有牢笼?
带着这份疑虑,沈清歌循着而去,又穿过了两三条幽深的甬道,跨过了蜿蜒的石阶,终于来到了发出哀嚎声的地方。
她隐匿在暗处定睛一看,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心中充满了震惊与愤怒。
只见这个光线昏暗的洞穴之中,密密麻麻布满了木制的牢笼,牢笼中关着的应该都是别处刚下工不久的劳工。
每一个牢笼里,都挤满了几十名劳工,他们被挤压在狭小的空间内,连动弹都费劲。
有些劳工身上布满伤痕,显然才被鞭子抽打不久;还有一些劳工则病倒在地,身旁没有吃食和水,集中丢弃在一两个牢笼中,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由于人数众多,洞穴中的空气异常憋闷,整个牢笼区域,就像是关牲口的场所。
沈清歌粗略地数了一下,发现外面劳作的劳工,再加上这里的劳工,总人数应逾千人。
这些劳工的年龄跨度大,从十多岁的少年到三四十岁的壮年男子,应有尽有。看来这些年,整个鞍山郡失踪的男丁,都被悉数带到了这里!
了解了真相的沈清歌,愤怒地握紧了双拳。上一世,她怎会看上这样一个恶魔般的男人,简直是人面兽心,令人发指!
这样的人,不把自己的百姓当人看待,怎配称帝,若真让他得逞,必将民不聊生,整个北陵国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她又继续看向眼前这些奄奄一息的劳工,心中甚是不忍,即使她要炸塌整个盐矿,也要把这些无辜之人先转移出去。
怎么办呢?
总不能用瞬移之术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