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春花刚买了菜回来,正坐在那里摘菜呢。
菜店昨天重新开业了,还是由廖姐来管理着,只是现在这个店就真正的成了团里的店。
算是给家属院的家属们解决生活的。
可能以后供应的菜就没有那么丰富了,但超码还是能开。
许政委说了,以后他们种出来的不足够拿来卖了后,就把这个店交给新水村的菜来摆。
这个操作梁新月也是认可的,主要是县城里买菜真的很难,只有少数的城郊的农民来卖少数的菜,因为卖多了,会被说你阶级立场不对。
而这个菜店是因为被县里和部队双双出手保障下,这才开了起来。
说实话,自从有了这个菜店后,老百姓的吃菜问题就基本得到了解决,还有各单位的菜单上,都多了一些新鲜的菜了。
所以,县里的不管是当领导的还是百姓,在没有菜店的那几天,都是觉得吃饭都不香了。
付春花看到梁新月,忙把人拉了进来:
“快进来,我刚从菜店回来,廖姐那边拿的菜。”
梁新月一边帮她摘着菜,一边说道:
“付姐,你准备好久叫人来盘炕?记得提前给我说一声,我也要盘两个炕才要得,到时孩子们冬天好过一些,不然三个小的到时穿得太多了后,怕是都不能动了。”
梁新月想着把三只裹成了粽子一样的话,三只倒下去就只能四脚朝天的划动的样子,怕是真的好笑。
付春花点头道:
“周末我回去就和老陈说,看他们怎么安排,到时我们得准备一些砖啊水泥沙这些。你那边烧柴火还是烧煤炭?我听说西城那边做出来了一种蜂窝煤,很好烧,熬灶。”
梁新月点头说道:
“只是烧这个东西对铁的东西不太好,但方便。西城有的话,我哪天也去买一个灶,我们家天天要给三个小家伙熬粥,用这个可能更好一些。”
“你用蜂窝煤的话,离收音机这些电器的东西就更要远一点,这东西烧了出来的味道不太好闻,而且有一定的毒性,闻多了对身体不好,所以要放到通风的地方去烧。”
梁新月是知道蜂窝煤这个东西的,前世的时候,去乡下调研时,看到过有的地方乡下还用这个。
要讲方便是真的方便,特别是冬天就可以通宵不灭火,打开灶门火就可以燃了起来,一天到晚都可以有热水用。
在付春花这里聊了一会儿,梁新月就先走了,她还要到百货大楼去买点东西。
下午的时候,吃了饭的梁爸和梁军又忙着做围栏,而李婶和周小英带着几个孩子就在院子里晒太阳玩着。梁新月就重新坐下来写一些心得。
还要多做一些总结,这边身上挂职着副局长的职务,另一边自己的科研还是不能落后,还得把那些苗培育出来。
梁新月正写着呢,门外来了两个人:
“请问梁新月同志在吗?”
周小英对陌生人很是敏感,伸手抱着正在跑的小佳佳:
“妹妹,妹妹,有人找你。”
梁新月听到了声音,赶紧出来看看,不认识。
但这两人穿的都是笔直的中山装:
“请问你是梁新月同志吗?”
梁新月点点头道:
“你们是?”
“梁同志你好,我们是给你送生活费的。”
说着,递了一个信封给梁新月,信封上写着梁新月几个字,还有一个金额:一千。
在这个工资是十几二十几的年代,一下子给你一千,着实是个大数据啊。
梁新月小心的问道:
“这么多?”
梁新月没有伸手接:
“两位同志进来坐吧。”
两位也只是进了门,但并没有坐下,只是站在门内,另一个把手上的一个文件夹子递了过来:
“你清点一下,然后请签收一下。”
梁新月看了一下上面的记录,这一千,是自己和三个孩子的生活补助。这上面写的是秋季的。也就是说,是按季发的。一个季度一千,四个季度不就四千了,哦哟,这个金额可不小。
梁新月这才收下了,然后签好了字。
“请等一下,我们还有些东西送过来。”
那个给了钱的那人出去了,不一会儿,提着两个大布袋子进来:
“冬季要来了,这是给你们的慰问。”
然后两人就走了,梁新月这才发现,他们是开了车来的。
人走后,梁新月回头打开两个布袋子,一个里面装着棉花,压得紧紧的怕是有二十来斤吧。
另一袋里是一些布料,都是些紧缺的布料,在百货大楼里想买还得排号的那种,毛呢这些都有。
还有一个小信封,信封里是一些粮票和一些油票,肉票。还有一张自行车票。
这可是够丰盛的了。
他们送得越多来,梁新月的心里就越是紧张,说明,周国良的付出大,所以国家才会这么照顾她们。
梁新月把东西收了进去,钱确实有一千,不过,自己存下的钱也不止一千。
要说,梁新月就是个不缺钱的主。
把这边收拾好了,她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