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狱长诺顿,看起来虔诚无比,但是也只是表面上有信仰,熟读《圣经》而已。实际上,他在信仰中悟到的是,要别人跟随自己,用信仰要求的是别人,却从来没有真正的要求自己。他不敢是用《圣经》,用信仰来维护着自己在人世间的权力和利益。
而安迪则悟到,要审视自己,用信仰要求的是自己。
这也正是安迪和典狱长在信仰上的关键区别。也正是这样的区别,让安迪获得了救赎,让典狱长走向了毁灭。
安迪也曾经违背审视自己的原则,他在得知自己妻子被杀的真相之后,冲动的去找典狱长拯救自己,让典狱长动了杀心,最后间接导致狱友被杀。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年青人到寺庙里拜神解难。他发现旁边有个人长得很像神的塑像,于是就问那人的身份。那人回答,她就是这个神。年青人很不解的问道:你是神为何还拜自己?那人回答:求人不如求己。原来,这是神在点化年青人。
其实,对神的信仰并不代表就万事大吉,关键在于自己如何去提升自己。凡事要审视自己,而不是去求别人,去求神。越是求人求神,越是可能适得其反,不仅不能得到救赎,还可能得到毁灭,这也是很多人对信仰的误区。
信仰是一盏驱散黑暗的明灯,给人指明了方向,但真正的路还需要自己去践行。
没有信仰支持的希望是脆弱的,经不起黑暗的考验。电影中,和安迪一起进监狱的胖囚犯就是心存一丝希望,但却难以面对牢房的黑暗,认为狱警可以网开一面,哭天喊地求着狱警,最后被活活打死,走向毁灭。也许是这样的场景发生过很多次,所以瑞德等监狱里的人才认为:希望是危险的。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也正是如此。他们没有信仰,从唯物到否定精神道德的意义,从无神到无情无义,从唯物到拜物,从拜物到拜金拜权,沉迷各种享乐,一步一步堕落下来。
电影中的三姐妹就是这样的代表。
这样的人在环境宽松时期可能会暂时的发财、出名、升官;但一旦到了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很容易像胖囚犯那样经不起风吹雨打,容易求这求那,最后被黑暗所吞噬。这是这个时代的通病,看似物质发达社会进步,实际在堕落在毁灭,也是这个时代的可悲之处。
......”
汤姆傻眼了,李易也傻眼了,现场的观众也都傻眼了。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个杰克·汤森,上去之后,居然直接侃侃而谈地发表着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说,这些都够写一篇影评了。
“啪啪啪啪!”尽管如此,但是大家还是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不过,汤姆还是有些错愕地问道:“所以,杰克,伱是干什么的?”
李易脑子里也有过猜想,或许这位是个影评人?
但是下一刻,李易和汤姆都再次傻眼。
“我是一名牧师!”杰克·汤森说道。
李易和汤姆再次目瞪口呆。
不过,汤姆还好一点,李易反而是心里暗暗感叹,这特么的,难怪对圣经的内容那么熟悉,合着人家才是专业的。
很快地,第二个现场观众被邀请上来。
“我是尼克!”
“所以,你应该不是神父,或者牧师了吧?”汤姆不由地挑眉道。
“不,我不是!”叫尼克的年轻人咧嘴一笑道。
“那么你是做什么的?”汤姆又问道,实在是之前的杰克·汤森把他也给搞懵了!
“我是一名学生!”尼克笑着道。
“OK,那么你又对这部电影有什么看法呢?来,说一说吧!”汤姆做出一副松一口气的样子道。
“我想谈的是关于“救赎之道”!
我认为《肖申克的救赎》真正的令人赞叹喜欢的原因是他不止救赎了自己,同时也救赎了他人。”
尼克的话,大家不觉得有多新鲜,但是还是耐心地听着。
“电影中,安迪只需要通过一把小锤子即可凿出自己的救赎之道,因为他本身已经悟到了更高层次,在灵魂上不受监狱之迷。但他要救赎大部分人都没有达到那个层次,他们对于救赎不抱任何希望,不相信外面的世界,对外面的世界诚惶诚恐,迷在了肖申克的监狱之中,被监狱完全”体制化”了。.
要想救赎这些对救赎不报希望的人非常难,因为这要改变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让人走出思想的”体制化”,走出思想的石墙。但是安迪却选择了这样一条艰难的路,他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为肖申克监狱里的人们带来从肖申克监狱里永远跳出去的希望。
他冒着被狱警推下楼顶的危险,为狱友们换来了几筐啤酒,让他们感受到了片刻的自在。
他不惜被关禁闭一个星期,也要为整个监狱广播音乐,启迪人心中的希望。他坚持写了六年的信,终于为监狱申请到了扩建图书馆的经费支持,让罪犯们了解和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为了让罪犯们不再堕落到监狱中来,教人识字读书,帮助人获得高中文凭,提升修养。
他所做的这一切都非功利的,不求名的,不计自己的付出的。如果不是安迪拥有能超越了人类物质世界的信仰,又怎能像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