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大蜀相:截胡诸葛亮
  4. 第六十二章:题叶无情,雁足不来杳笺尺
设置

第六十二章:题叶无情,雁足不来杳笺尺(2 / 2)


定。  “呵呵,孙德,远的不说,且说说南郑李氏,与你蜀郡李氏也有渊源吧?”太史慈饶有兴趣问道。  “启禀军师,吾蜀郡李氏与南郑李氏,牵连不深,只有同宗之谊罢了。昔日我父遭刘焉暗害,吾不得不带领家中子弟返回褒县、沔中修生养息。”李福道。  “孙德,且说说南郑五大姓,吾料这五大姓,恐怕不甘臣服于我主啊!”太史慈问道。  “诺。南郑虽名为五大姓,实则指汉中八大姓,有李、赵、程、祝、张、杨、申,另有豪强乃城固陈氏。此九大姓可谓是汉中无冕之王,亦是益州最强族!吾蜀郡李氏、黄权所在黄氏、董和所在董氏实则外来之户,在田地、人口、人脉、文化等实力底蕴方面是难以匹敌的,昔日张鲁占汉中,亦是与这八大姓共治汉中!张鲁除控制南郑外,其余诸城皆为八大姓所制。”李福叹气道。  “先说汉中之首李氏!”太史慈眯眼道。  “南郑李氏,二世三公。发迹于李郃,其为安帝、顺帝时尚书令,拜司空,进司徒。郃子李固,字子坚。大将军梁商后父,授荆州刺史。固从弟李历,少修文学,清白有节,博学善交。与郑玄﹑陈纪等齐名相交,弱冠拜新城令。李氏故交满天下,底蕴深厚,但近二十年势弱,当今族长为李通,叛将李休族叔。”  “嗯,如此说来,李休叛变就说的通了!”太史慈点头道。  “其次为南郑赵氏,始于昔日赵宣,出自寒微,以温良博雅著称,时任汉中太守杨文方深器异之,遂察孝廉。官至犍为太守,其妻杜泰姬生七男七女,凡七兄弟皆以令德著闻,后七子皆辟命察举,牧州守郡。其长子赵瑶赵元珪,曾被张温称之为“赵瑶在缑氏,猛虎归迹”,次子赵琰赵稚珪,曾为青州刺史。三子赵嵩,曾事太守苏固,固为米贼张修所疾杀。嵩痛之,杖剑直入修营,杀十馀人,力竭而死。不过,赵氏家业虽大,但乐善好施,所辖田地亦是不多,在郡中名望最高。”李福道。  “嗯,赵氏倒是可笼络一番。”太史慈沉吟道。  “第三乃南郑程氏,先后有程信、程基、程苞三人任两千石州郡大员,另有六子皆作令士,五人州郡察举。不过近年来,由于程信、程基、程苞三人先后离世,导致家门衰退,平常十分低调,郡中风评良好。”  “嗯,难怪未曾听我程氏有英才。”太史慈想了想道。  “第四乃南郑祝氏,家中英杰辈出,先后有祝杨、祝岱、祝崇、祝荣、祝恒、祝朗、祝忱等七位千石之官,可惜如今族中只有祝龟一人以通博荡达著称,昔日被刘焉辟为葭萌县长,如今亦投靠主公。”  “嗯,此人吾虽未见过,但主公信中提及,此人颇有文采,治理一地政绩不错。”太史慈点头道。  “第五乃南郑杨氏,武阳杨氏分支。上可溯汉顺帝刘保期间司隶校尉杨涣,其幼子杨文方,任汉中太守期间所留支脉。杨文方长子杨弻,曾任冀州刺史,次子杨頍亦是两千石大员。如今南郑杨氏族长杨平乃杨頍幼子一脉,叛将杨任族伯  “噢,杨任此人颇有武艺,可惜受不住诱惑啊……”太史慈叹气道,  “第六乃南郑张氏,豪门贵家,与南郑赵氏、成固陈氏联姻。发迹于桓帝,兄张泰,曾任广汉属国都尉。弟张则,先后任牂柯太守、护羌校尉、拜风太守、桂阳太守,皆平盗贼。巴郡板楯反,拜降集校尉,镇汉中。徙凉州刺史,先帝崩后,大将军袁绍表为长史,不就,如今赋闲在家。张氏门风甚紧,未曾听闻有何不当之处,只不过如今张氏闭门修身,日常难以见到。”  “第七乃城固陈氏,有陈纲,拜弘农太守,在官九年卒,天子痛惜,赐家钱四十万。纲孙陈调,少尚游侠,闻太守苏固死,聚宾客百馀人攻张脩,后以伤死。有陈雅,先帝时为谏大夫,出为巴郡太守,年七十五卒。临终,曾预言告诫其子:期运推之,天下将大乱,雄夫力争。现有陈顺谦、陈规较为英才。另,陈氏与张氏联姻,交往密切。  “第八,则是西城申氏,申耽所在之族!吾就不必赘言了!”李福一口气将自己所知全部告诉太史慈等人。  “善!此番多谢孙德详述,听君一席话,吾便放心南郑事。如今当务之急,乃是正面击破吕布大军,将之逐出汉中!”太史慈眼睛一亮,经过李福一番谈论,南郑无忧矣。随即下令道:“传令!赏全军每人肉两斤、酒半斤,明日大军开拔!随我击破张辽!”  “诺!”赵云、张绣大喜。  (求月票、求收藏、求推荐!)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