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只管瞪大眼瞧着,待我家酒铺歇业,不出一日,福来的酒价就能往上翻个大跟斗,到时你们在他家买酒占的便宜,统统都要变本加厉地还回去!” 掌柜娘子被酒铺惨淡的前景折磨了一夜,实在怄不过,大清早就站在店门口骂街撒气。
然而,往来的行人只当她是个疯婆子,各个目不斜视避之不及,并没有什么人理她。
掌柜觉得丢人,劝了一阵没将她劝进门来,只能坐在店内唉声叹气。铺中连续两日连一坛酒也没卖出去了,就连奉茶也为铜板折腰,不再支持我家的生意,简直毫无读书人的气节。
奉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摇摇手中酒壶理直气壮地翻白眼:“气节不能果腹,有便宜不占那是傻子!”他自幼跟在孔明身边耳濡目染,自然早就看穿了福来的阴谋,“无论我在哪儿买酒,你家铺子倒闭都已成定局,还不如趁有机可趁之时多捞多占。你看,先生以往半月也难得打上一壶酒尝鲜,现如今同样的银两却能换回三坛,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既然能做渔翁,何苦为了情面无谓挣扎。”
话虽有理,但落到实处,总归令人心中不是滋味。难怪过去姐姐曾评价我为人太过天真寡断,偏又没有做圣母拯天救地的能力,所以像朵白莲花般既看脚底下的淤泥不顺眼,又无力净化改变,只好说几句酸话叹一叹民生之多艰,聊以□□。
奉茶不知我心中所想,续道:“先生说,没了酒铺,你无处落脚,不定得流落街头,衣食无着,十分可怜。”他颇为同情地看了我一眼,好像我是一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先生虽无余财,但草庐中尚有空房数间,你若愿意,住宿总不是难事……”
这是在委婉地劝我回草庐住?
虽然情感上很想相信这是孔明想我了的意思,但是理智上我却知道,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自我来到酒铺他连看望我一次都不肯,实在是半点迤念都不愿给我。如今他愿意提供片瓦遮顶,应该是念在往日主仆情分,于心不忍吧?
我的情绪愈加低落。
奉茶受到感染,也忧愁地叹了口气:“你离去数月,草庐中也今非昔比了。亲事落定后,太太苦心谋划,拿出私房助均少爷拜了荆州大儒为师,细论起来,也算是诸葛家的大功臣。可她看不起先生,时常冷嘲热讽,令均少爷夹在中间两头为难。均少爷原本劝先生南下投靠兄长,若是能得诸葛瑾大人的引荐,不定能在东吴谋到一官半职,他自愿资助先生花费。谁知太太听后大肆哭闹了一翻,说先生休想沾手她的嫁妆,还骂先生无用,哪怕去了东吴,想来也是寻不到出路的……”
诸葛均还在念书,根本没有经济收入,要资助孔明,拿的只能是林家旧产,所以林月洁所言并非毫无道理,但她将争论转移到人生攻击上,就落了下乘。
这时代没有科举,诸葛瑾在东吴也并非一手遮天。倘若孔明真打算去东吴谋官,路上花销不算,官场上下的打点也绝非小数目。以林月洁小小一家酒铺的生意都要抢的事迹来看,她怕是个斤斤计较的市井小妇,唯恐诸葛均拿自己的嫁妆去填孔明的无底洞,到时孔明得了实惠,她却得舍出去大笔雪花银。
我疑惑道:“林月洁成亲之前闺誉极佳,传言中很是贤良淑德。”怎么一嫁人,情商下降地这么快?哪怕真与孔明不睦,面子功夫也得做足啊,何苦撕破脸落人话柄?那些宅斗剧里,女人不都是两面三刀游刃有余的高手吗?
奉茶撇嘴:“她娘亲走得早,祖母缠绵病榻,家中缺个能正儿八经担起教养之责的长辈。林老太太在世时尚可,横竖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交际的不过几个丫鬟仆妇,纵然有不恰当的作为,也传不到外头来。以往见均少爷的时候,为了避嫌,惯例总有林老太太和一众下人在场,林小姐害着羞红着脸,连说话都不敢大声,就更显得规矩了。但那终究是装出来的,林老太太归西后,就完全是另外一番光景了。”
林老太太虽然逼着林月洁读了好几年的《女诫》、《孝女志》,可她常年卧床,能挡住一干觊觎家产的族亲已经耗尽全力,根本没有精力再把暗含在语句中的道理掰碎了讲给孙女听,因此林月洁虽能将书倒背如流,把一手小楷写地像模像样,终究只学了个形似而已。
有林老太太看顾时林月洁尚记得收敛,等她成了家中唯一的主子之后,渐渐就忘了提醒自己克制情绪,周围的丫头仆妇也没一个人敢站出来明言规劝。
奉茶愤然道:“林家没教好女儿,祸害地我家先生遭池鱼之殃,均少爷也不得不受夹板气!”要不怎么说如果你恨一个人,就把女儿教坏,然后嫁给那个人的儿子呢?好在林月洁只是在涉及金钱和孔明的问题上敏感,对诸葛均倒确实有几分真心,不然也不会主动拿出钱财来助丈夫上进。
相比之下,林月萍的情况要更严重一些。因为与祖母相处地少,林月洁又一味溺宠,她比姐姐更加缺乏教养。林月洁顶多在家里骂孔明混吃度日、不知好歹,林月萍却敢不管不顾地跑到宴席上大骂孔明“面白心黑,贪婪恶毒”,完全没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忌讳。诸葛家分家一事之所以会闹到人尽皆知,林家这位年幼的二小姐功不可没。
其实追本溯源,林月洁也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