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极品驸马爷
  4. 第22章 勒石记功(三)
设置

第22章 勒石记功(三)(1 / 2)


这场朝会落幕了。

一些心里已经豁然开朗的大臣,急匆匆地往家赶去。

而那些还没转过弯的官员,则守在皇宫门外,等郑孟步出宫门,便一拥而上。

“郑大人,您说,陛下这么做是啥意思啊?”

“对对,还要立碑铭记我们的丰功伟绩呢?”

郑孟冷冷地扫视着面前众人。

他轻声说:“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咱们世家能在朝代更迭中屡次存活,除了诗书传家,更重要的还有什么?”

“名声?”大家不确定地答道。

“对头,咱世家能千年不倒,靠的就是名声。丰收年景不征税,灾荒年头开仓放粮。动乱时,百姓自然就聚到咱们周围了。”

“北方几千万百姓流离失所,冻饿而死者数不胜数。”

“朝廷倡议捐款捐粮,我们这些朝中重臣、世家领袖,只贡献几千两银子,几百石粮食,还把这事儿刻石立碑,全城的老百姓会怎么看我们?”

“更何况,这碑是皇上下令立的,大乾王朝一天在,这碑就得挨一天骂。”

听到这儿,众人脸色快速变换,最终都沉了下来。

“真是阴险啊!本来还想

趁机大捞一笔呢!”

有人愤愤不平地说。

这一招一出,他们这些世家好不容易积攒的民心瞬间就要崩塌了。

“那郑大人,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还能咋办?陛下不是说了,还有五天吗?掏钱,捐粮。这明摆着是个阳谋,不想跳,也得往里跳。”

郑孟眼睛微眯,望向远处的宫墙,他倒挺好奇,到底是谁给赵恒出的这主意?

这时,他猛然想起退朝时,遇到四公主的马车?

想了想,他还是摇了摇头,把这个念头抛诸脑后。

“行了,大家都回家准备钱粮吧,这回是躲不过了。不过,这又何尝不是个机会呢?只要捐得多,不也是给自己做宣传嘛?”

郑孟留下这句话,转身向家走去,他总觉得这事没那么简单,应该还有下文。

其他人交换了一下眼神,也不再逗留。

第二天。

京城的百姓见证了这一幕。

一辆辆满载粮食、铜钱、布匹等救灾物资的车子驶向户部。

赵桓见状,还在城里贴出告示。

一时之间,城中富商也趁机纷纷拉车钱粮而来。

望着国库迅速充实,赵恒大手一挥

,命令户部连忙运去灾区救援。

那些出血本的世家和商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宣传良机,大张旗鼓地宣扬自家善名。

此时,“勒石记功”也被有心人剖析出来,并迅速在街头巷尾流传开来。

这让下面的百姓恍然大悟:

哦,原来这些世家突然又掏钱又捐粮,是害怕陛下揭露出他们不顾百姓的真面目啊?

这些世家好不容易想趁机捞点好名声,没想到转眼间就适得其反了。

捐得越多,被骂得也越厉害。

“郑大人,这事儿您不管一管吗?”

“对啊对啊。”

在郑府里,一群中小世家的当家人围着郑孟转。

这些人在这场仗里算是倒了大霉,钱粮搭进去了不说,连名声也跟着一落千丈,更别提什么好名声了。

郑孟呢,倒是挺悠闲自在,轻轻抿着茶。

“怎么管?这些流言蜚语能在街头巷尾这么快传开,要说背后没那位的推波助澜,你信吗?”

“难道我们就这么白白吃亏?”

“就是就是。”

周围人你一言我一语,议论开了。

“不然呢?你们还想咋办?现在不过是些街谈巷议,你

们一有动静,那可就真坐实了那些说法了。”

郑孟不愧是郑家的当家人,这种时候还能保持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清者自清,时间一长,这些风言风语自然就没了,后人记住的还是咱们的丰功伟绩。”

“老夫倒真是好奇,这计策到底是哪个高人给陛下出的?”

郑孟说完,一口气喝干了杯中的茶。

这一招棋下得,环环相扣,各大世家都吃了亏,唯独陛下一个人赚得盆满钵满。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秦远,此刻还在庄子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眼前的一根管子。

直到晶莹剔透的酒液顺着管子缓缓流出,滴入碗中,满室瞬间酒香四溢。

“成了!”

秦远脸上难掩兴奋之情。

“老爷,这就是您说的那个蒸馏酒吗?”丫鬟涵儿也凑了过来。

望着碗里清澈如水的酒液,涵儿心里也是暗暗称奇。

身为丫鬟,她也见过不少酒,但这样清澈又香气扑鼻的酒,还真是头一遭。

“嗯。”

秦远满意地点点头。

转头看向涵儿,笑着问:“怎么样?涵儿,要不要尝尝这新出炉的酒?”

“涵

儿还是算了。”涵儿摇头。

她对酒真没什么特别的喜爱。

“真是太遗憾了,这酒的度数,可比市面上所有的酒都高呢。”秦远无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