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谢知韫的话,萧崇明和谢威终于不再去想杜晨风身上的问题,转而看向了他。
“知韫这是有想法了?”
谢知韫轻轻扯了扯嘴角,“只有有一些浅浅的试想,不知道是否可行,还要看大家的意见。”
萧崇明朝谢知韫温和一笑,“表弟过谦了,你不是会随意妄言之人,既然你能够提出来,那就说明你心中一定是仔细想过了。
无论怎样,都有着我们可以思考的地方,你尽管大胆说出来。”
花戎也点头,“不错,你尽管说出来,这时候,大家畅所欲言,总能找到一个最好的方法。”
谢威轻轻吸了一口气,“一旦起事,战事总是在所难免的。
而战争,永远离不开将士的牺牲。
上位者的浅浅一念,影响的,可能是万千将士的性命。
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才行,若是没有一个完全之策,便贸然起事,为之付出代价的,只会是这些无辜的将士。”
谢知韫身体微微前倾,身上终于流露出几分让人无法忽视的摄人气势。
“所以我在想,若是能够在解决掉北荒威胁的同时,还能够让安王无法插手我们与明文帝和世家之间的争斗,那我们,一定能避免很大一部分的无谓牺牲!”
见谢知韫身上突然拔高的气势,萧崇明和花戎都不由的凝然。
“你认为,该如何做?”
谢知韫肃然的看着萧崇明,“我的想法始终不变。
大盛苦于北荒的蛮国威胁久矣,蛮国因为麾下的蛮人军队强横,这些年,愈发不将大盛放在眼里。
不仅在两国邦交之上,屡次不留情面的羞辱大盛,还放任军队肆意掳掠两国边境百姓。
蛮人的行为,早就已经触犯了一国的尊严,损害到了无数边境百姓的生活。
边境多少城镇的百姓,因为蛮人的掳掠而苦不堪言,即使不比裕城百姓的惨况,也依旧让人愤怒。
内地百姓虽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可听闻蛮人对边境的重重侵扰行为,也依旧愤愤不平,对蛮人的厌恶极其深重。
这样的情况,若是放在立朝之初,太祖怕是早就震怒,下令与蛮人开战了。
可不管是先皇,还是如今这位明文帝,都只是世家的傀儡罢了。
除了当年在谢家的一力担保下,大胆因为南疆之乱,与南胤国开战以外。
这些年,都只顾着自己的安稳,一味的沉浸在荣华富贵之中,一次都不曾为了边境的骚乱发声,任由蛮人越发猖獗,给大盛边境带来更大的骚乱。
蛮人的骚扰,还有当今的不作为,虽然无人敢直接言明,可下面的百姓,却早已郁结在心,尤其是本就生于北境的百姓!
所以,若是我们能够在蛮人再次进犯之时,不再只是一味的抵御,而是趁势反击,一举杀入北荒,攻破蛮国。
那全天下的百姓,想必都会为此欢呼雀跃,尤其是北境的百姓,定会对带领大盛军队,踏破蛮国国门的领军之人,视若神明。
若是在这个时候,我们适时揭露,这领军之人,便是当年怀明太子所遗留的嫡长子,大盛皇室名正言顺的嫡长孙,又会如何呢?”
不可否认,听着谢知韫的这些话,哪怕是对于大多数事情都心如止水的萧崇明,也不由得心神激荡了一下。
说到底,无论他到底身负何等高贵的身份和血统,他都只是一介凡人罢了。
凡人,总是会对别人,将自己视若神明这样的事情,心有向往的。
萧崇明,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他还想要做这天下,唯一的主人......
从很小的时候起,萧崇明就听自己的父亲,跟自己讲为君之道。
他清楚的记得父亲告诉过他,做皇帝容易,但要做一个真正让万民臣服,民心所向的皇帝,难!
萧崇明一直对此有所疑惑,到底如何做,才能让万民臣服,民心所向呢?
此刻,听了谢知韫的话,萧崇明不由得明悟了几分。
做百姓所想所愿之事,让他们能够得偿所愿,人人安居乐业,享安宁之乐,就如同他的父亲,给黄河流域的百姓所留下的美好前景一般。
是否,就算是做到了一点,父亲所说的那些话呢?
萧崇明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便在花戎有些凝重的注视中,轻轻点了头。
“表弟说的,倒真是让我,不由得有些心动了。”
花戎眉间紧蹙,“知韫说的确实很好,若是能够攻破蛮国,必定会引来万民的欢呼和膜拜。
可我们如今手中的力量,你们也很清楚,分散各地,若想要集中,不惊动皇帝和世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一旦惊动他们,他们必定会立刻与我们开战,绝不可能任由我们带着大军过境,去做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可若是不调动各地的大军,仅凭如今零散分布于北疆的数万人,又如何与蛮国的三十万蛮人大军抗衡?
要知道,蛮国虽只有三十万大军,但他们可是全民善战的,随意拉来一群普通百姓,就能形成一支不弱与大盛正规军队的军队。
我们就带着这区区几万人,如何能够与善战的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