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羡鲜红的嘴唇不由自主的颤抖起来,心中的惊骇几乎要化成巨浪,将他掀翻。
“是,文先生!”
谢知韫嘴角的弧度发白,眼神更是冰冷,“没错,就是他。”
魏羡捏着画像的手指,不自觉的颤抖,几乎快要握不住手中的画像。
可即便他脸色因为满心的惊骇难看的无以复加,画像中的人依旧温和的笑着,被毛笔几笔勾勒出来的细长眼睛,静静地看着他,仿佛在嘲笑他此刻的狼狈。
半晌,魏羡的声音仿佛是从嘴里飘出来的一般,恍惚的问道:“是不是弄错了……”
这话问出来的瞬间,魏羡像是找到了可以安抚自己的理由一般,勉强恢复了一些精神,但还是十分的凌乱,一双眼睛里满是狼狈,看来看去,不敢再去看手中的画像,更不敢去看谢知韫的眼睛。
“这画像,应该是那宫人画的吧?他不过就是一面之缘,如何能够记得住那么多年前只有过一面之缘的人,说不定是记错了也不一定。
文先生那样高风亮节的昭昭君子,从不涉入朝堂纷争,也从不慕荣华富贵之人,怎么可能与这些事情有关呢?”
谢知韫看着这种时候了,还在找理由安抚自己,为文先生脱罪的魏羡,眼中带着些许嘲讽。
“所以说,这人伪装的实在是好呢,任谁都想不到,他竟然会藏的这么深,跟这样的密辛有关。
即便是知道了,甚至是拿到了证据,还有证人的证词,也依然会心存质疑。
怀疑证人,甚至是怀疑自己,都不会去怀疑他真的,跟这些事情有关联,文先生,不愧他天下仁师的称号,玩弄人心,伪装清白这方面,实在是高明的很啊!”
谢知韫的最后一句话,可谓是嘲讽至极,分明是已经信了那宫人的话,确定了他口中的文先生,与此事有着极深的关联。
花映雪默默听着他们的对话,心中的震惊也是无以复加的。
即使她身在江南,长在江南,之前从未到过京城,可文先生的大名,也是听说过的。
应该说,文先生的大名通晓各国,全天下的百姓,哪怕是没有见过他本人,也是听说过他的名讳的。
文先生真名文崇华,出自诗书传家,底蕴颇深的旬阳文氏,乃是旬阳文氏族长的嫡长子。
出自旬阳文氏这样底蕴深厚的世家,又打一出生起,便是嫡长子,文崇华的起点可谓是超越了这世上的绝大部分人。
因为他所站的起点,已然是这些人奋斗一辈子,都达不到的顶端。
可是,文崇华却从来没有把这些世俗所在意的事情放在过心上,只是醉心于诗书和育人,年纪轻轻,才名便远扬天下,甚至,比谢知韫扬名的年岁还要小。
不止如此,在他成人冠礼之日,还曾当着所有宾客的面,说了一句让世人皆叹服于他心胸的话。
花映雪清楚的记得这句话,因为就连她父亲,也曾心存崇敬的将这句话请名家书写了下来,仔细装裱,悬挂在了书房之中。
他的话是这样说的:“君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以,君子当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匡扶正义,抚天下民生为己任,以行鉴心,百死不悔!”
据说,在他说出这些话的时候,冠礼上的宾客久久无法回神,回神过后,便是满堂喝彩,甚至有人激动的涕泗横流。
这句话不仅在当时在场的宾客中传开,给了他们极大的震撼,没过多久,便传遍天下,让整个天下都为之震撼。
许多年少纨绔的浪荡子,甚至因为这句话改邪归正,浪子回头,成就一番事业。
一些自私钻营之人,听说在此之后,也都洗心革面,成为了一方赞颂的大善人。
……
因为文崇华这句话得到鼓励和激励的人,数不胜数,无数人因此改变,因此,没过多久,文崇华,便被天下人,心甘情愿的称之为“天下仁师”。
既是尊崇他为天下人的老师,也是在赞颂他的仁义贤德。
这名号传开的时候,文崇华只是谦逊的说自己配不上这样的称谓,从不接受别人这样叫自己,只让别人叫自己一句文先生好。
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都不负这“天下仁师”的称号。
从冠礼之后,便拒绝了继承旬阳文氏家主的身份,将家主之位让给了次弟。
抛下了一切,只带着一车文书,和从旬阳文氏数百年藏书中所积累的满身才华,游历天下,四处讲学,这一讲,便是近二十年年。
一直到后来,文先生的身体,因为常年的奔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他才不得不停下了游历天下,四处传道的脚步,被先皇,恭恭敬敬的请到了京城。
然后,便一直留在了京城的麓阳书院讲课。
即使是留在了麓阳书院,可文先生也与其他麓阳书院的先生们不同,从来不会拘泥在小小的雅室之中讲课。
而是会在麓阳书院外的留文湖畔讲学,方便书院外想要求学的人前来听课。
为此,还真的有人,不远万里,来到留文湖畔,等待听他的讲学。
而凡是听过他讲学的人,都会更加叹服于他的文采和人品,更加尊敬的称他一句文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