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陪读,其实是人质。
前两年,沈叙白为了院试回了瀛州,如今她也要回去了,上京这里便没有沈家人了。
虽然皇帝换了人,但她还是不放心。
为了沈家,也为了小女儿,她必须要在上京留个沈家人。
话音落,还不等她朝大房那边看去,沈昔白和方氏夫妇全都低了头,身边的长子和次子也缩到了二人身后。
她虽然失望,但还是道:“昔白,你是做大哥的,你先表个态吧。”
沈昔白听到祖母提及自己,心生不妙,婉拒道:“祖母,孙儿的这两个小子,都……都要习武,恐怕做不了七皇子的伴读。”
他心中不忿。
这么多年来,他作为沈家长孙,什么好处都没得到,就连分家,他连继承祖屋的资格都没有,反倒是上战场以及为家里奉献,次次都要他做表率。
凭什么呢?
若是沈家长孙只能不计回报的付出,可那他宁愿不做这个长孙!
可他话刚说完,父亲沈观便沉了脸,“你早前不是说牧归身体不够强壮,要从文么?”
沈牧归是沈昔白和方氏的长子。
沈昔白抿了抿嘴角,不等他回答,方氏便抢先道:“牧归虽然不够强壮,但他是做兄长的,自然要为弟弟们做个榜样,日后儿媳会督促他好好练武的。”
她说着将身后云姨娘所出的次子拉出来道:“伴读的机会还是留给云归吧。”
云归一听说要离开父母,顿时吓得哇哇大哭起来。
沈昔白被他哭得心焦,不禁想起了家里那个柔弱不能自理的云姨娘,她最是爱哭,每次难过也不同他说,总是自己一个人躲在屋子里哭。她那样胆小怕事,若是被他知道他将云归留在上京,她非得哭死过去不可。
他不由得再次将目光落在长子身上。
若是非要选,他只能选牧归了。
沈牧归明显看出了父亲的意图,也跟着弟弟一起哭起来。
安静肃穆的花厅内顿时哀嚎一片,不知道的还以为沈家又出了什么事情。
沈母眉头拧紧。
沈观也冷了一张脸。
沈听白看到这一幕,和妻子姜婉对视一眼道:“祖母,让修远留在上京吧。”
此言一出,花厅内瞬间安静下来。
沈观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又问了一遍道:“你刚刚说什么,让修远留下?”
沈听白点头。
他俯身看向自己的小儿子道:“修远可愿留在上京,和七表叔一起读书?”
沈修远犹豫了一下,没有急着回答。
过了年他就四岁了,已经明白父亲口中那句将他留在上京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若是他留在这里,就会很长时间见不到父母和大哥。
可是他若是不留下,曾祖母就没办法回家,他是男子汉,要为家里分忧,更要孝敬曾祖母。
所以,尽管不舍,他还是点点头,“我愿意。”
沈观顿时松了口气。
沈母也很欣慰。
有了对比,她心里对长孙沈昔白更加失望。
看来这个大孙子不仅不会做儿子,也不会做父亲,连带着两个儿子也教得没有半分担当。
以后大房要靠听白了!
沈幼安得知消息时,稍稍有些意外。
没想到最后留在上京的竟然不是沈牧归或是沈云归,而是沈修远。
但她稍微一想便了然了。
依着沈昔白那种精致利己主义的性格,他是不会将儿子留在上京的。
沈幼安也很无奈。
沈昔白自私归自私,还没有半点远见。
虽然她不清楚顾承澈做久了皇帝会不会生出多疑的性子,但即便他将来对沈家不似现在这般亲热,也不会对一个“质子”做什么。
更何况,沈家为她付出这么多,她身为沈家女,就算拼尽全力,也会护住沈家小辈。
安全问题不必担心,最多是受些骨肉分离之苦。
但同时,沈家不论是想继续延续祖辈的荣光,还是改换门庭,成为皇子伴读,都是最稳妥的一条路。
专供皇家以及宗室子弟读书的尚书房,不论是师资力量还是人脉资源都是顶尖的。
从这里走出去的学子,眼界和见识远超其他学府。
沈家是要低调,但不是什么都不做。
她总要为沈家为自己留条后路。
当天,黄氏便带着沈修远进宫向沈幼安请安。
其实早在前些日子沈幼安已经见过沈修远了,只是远远瞧了一眼,没有过多接触。
如今看着眼前这个不卑不亢的小家伙,她满意地点点头,对秋菊吩咐,“带二郎去七皇子院子,让叔侄两个先接触接触。”
沈修远虽然愿意留下,但也要看两个孩子能不能处得来。
若是磁场不合,也很麻烦。
好在她的担心是多余的,顾明琛对于这个比他还大一岁的小侄子并没什么抵触情绪。
或者说,他对任何人都没有抵触情绪。
同时,也不关心。
顾明琛从小喜欢独处,喜欢鼓捣益智玩具,动手能力强,前一段时间还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