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事最终还是按照原先的计划拍案进行。
尤晚秋在家中担惊受怕许久,直到过了半个月,都没见着有什么别的动静,这才放下心来。
周淑婉先前将尤氏气得病倒,自知理亏,加上尤氏难得发怒,以及王闻序的阻拦,亦不敢随便前来招惹,这倒是让尤晚秋过了些清净日子。
一直到尤晚秋要成婚那日。
建安二十七年五月廿四,正值仲夏,四处草长莺飞,气象一新,是宜嫁娶、祈福、祭祀、赴任的好日子。
王、陶两府四处张灯结彩,一贯喜爱月白长衣的王闻序难得穿上一身喜庆的暗红,瞧上去很是庄重。
他朝周围贺喜人颔首浅笑,端得是俊逸风流,周淑婉站在他的身侧,只觉怦然心动,竟将这些日子因尤晚秋而生的龃龉皆抛诸脑后。
尤氏更是喜气洋洋,病气一概而去,覆粉着面。
尤晚秋尚在屋中,她今日早早便被人叫起梳妆,为她梳头上妆的几位全福妇人皆面带喜色,她们是王、陶两家特地挑选来的梳妆人。
身体康健,儿女双全,夫妻和睦,是谓全福。
据说大婚日,新娘子由她们梳妆,可沾些福气,庇佑婚姻。
尤晚秋瞧着镜子中梳妆完毕的自己,铜镜里倒映出的人脸很是熟悉,因着上了喜庆的妆容,粉面含春,自带三分笑意。
为她梳头的郑氏见她瞧着镜子,不免笑道:“我去了这么多场婚宴,头一回瞧见您这般貌美的新娘子,新郎官见了,必然欢喜。”
她话里带着赞叹,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更何况喜日子里,自然要说些吉利话。
原来成亲是这副模样。
尤晚秋垂眸,她直到今日才有一种要成婚的实感,身上的霞披艳红,头上戴的凤冠华丽,衬的她肤白胜雪,清丽动人。
另一旁的高氏以为她是羞了,也笑道:“新娘子面皮薄,都让你说羞了。”
她说着,又将一本册子塞到尤晚秋手上,尤晚秋疑惑的朝她看去,高氏便眨了眨眼:“这是老夫人叫我给您的,让您趁着新郎官不在时候再看。”
她语气里带着调侃,四周妇人听了皆笑,唯有桂枝懵懂的站着。
尤晚秋随手翻开一页,立即红着脸盖上,拿着册子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四周妇人笑得更欢,还有人取出几颗红枣来,塞到她手上。
“若是坐轿子时饿了,可吃一些这个,不碍什么事。”
为了上花轿时不露丑,女子出嫁这一整日,都吃不上食水。
尤晚秋乖巧接过,外头又有人进来。
进来的仆妇叫道:“快让新娘子把盖头戴上,外头的花轿来了。”
于是屋内的全福妇人们便连忙给她盖上盖头。
尤晚秋眼前便只剩下一片如火的红,恍若新生,她即将要奔赴新的未来。
想到此处,她真心实意的笑了出来。
尤晚秋瞧不清前路,但自有人背着她走,新娘子出闺房到花轿这段路程皆要脚不沾地。
背她的人自然是王闻序,他是王家唯一的男嗣,要出面给她撑腰,以示重视。
尤晚秋在他背上,她听到四周人的道贺声,爆竹声震震而响,是她重生以来,难得有的喜庆场面。
陶阳舒骑着高头大马,簪缨戴帽,身披红花,朝四周道贺人拱手示意,面上笑意盈盈。
锣鼓开道,八人抬的大花轿紧跟其后,两边唢呐喜乐高响,更有舞狮队伍于旁表演,煞是热闹,引得不少百姓一路相随,而陶家的仆从们手拿缠着红布的篮子,四处布洒喜糖喜果。
花轿停在王家门口,四周贺声更甚。
尤晚秋听着吵闹声越来越近,便知是快要到了,她有些忐忑起来。
王闻序将她送上花轿,握着她的手发颤,面色却是一贯的温润,他嘱咐道:“今日之后,你便嫁去了陶家,到了那里,需仔细侍奉公婆,恭孝温顺……”
他本应该添一句相夫教子,或者夫妻和睦,举案齐眉,但那些话语却在喉中哽住,硬是吐不出来。
四周都是盯着他们的眼,王闻序面色如常,手也不再发颤。
“三日后,我跟你姑母会在这里等你回来……”
说罢,他看向下马相迎的陶阳舒,低声嘱咐道:“照顾好我妹妹。”
陶阳舒朝他颔首,王闻序沉吟一瞬,问道:“太子那边,你考虑的如何……”
陶阳舒却打断了他:“大喜日子,不谈这些公事。”
隐有拒绝之意。
王闻序不再多劝,笑意浮在面上,朝他拱手,好似方才什么话都没说。
新娘已接,陶阳舒翻身上马,花轿被抬起,一路敲敲打打的往陶府走。
待到了陶府,尤晚秋才知道原来成婚要有这么多步骤,陶阳舒弯弓射轿,三箭射出,四周人皆是道:“彩!”
等她下了花轿,又到跨火盆、拜天地、跪双亲,夫妻对拜时,她的盖头撞上了陶阳舒的簪缨,引得众人笑成一片。
陶阳舒也笑,笑完之后朝众人说:“新娘子面皮薄,莫要吓到她。”
他这一说,周围起哄声更大,尤晚秋恨不得去踩他的脚,但很快她就被牵着回了洞房,而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