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林开云很是满意州学的氛围,见面时也给好友推荐了,不过他们暂时都没有打算,王安宁就不说了,年纪不大,今科不参考,又是叛逆期。对大姐夫,林开云就不得不叹气了,不过看着大姐幸福的样子,林开云也觉得无所谓了。
虽说林开云对其他都很满意,但是对那琴棋书画中的琴可算一窍不通了,前辈子就五音不全,这辈子更胜,刚开始负责教授的白夫子还时常手把手的指导,到后来也放弃了,只差明说叫自己离开了,不过林开云也有自知之明,之后从不在课堂上弹。
不过对于算学,负责的的教授之前也没有认真钻研过,时常叫自己上前上课,对林开云来说也挺好,先将自己的一点观念传送出去,这些人以后不说考中进士,飞黄腾达,至少在乡间开一所学堂也是可以的,教书育人,一代代下去也行。
平时里怎么读书,在州学还是怎么读,之前和任学正通信时便说好今秋将参加乡试,本来之前没想好,只是师傅强烈要求参考。林开云收到消息后也没说什么,师傅有自己的计划,而自己却实无所谓的。
既然要参加今秋乡试,那林开云也给自己制作了详细的计划,平时林开云起床先自己在房间拉伸一下,之前还练瑜伽,实在是慢慢长大了,不太合适,就改成做拉伸动作了,之后在院子里在做上一段八段锦,也就差不多的。
之后再去州学上课,听听各个教授的讲解,看看程文集。之后完成师傅布置的题目,将师傅带过来的邸报之类的看上几遍。空闲时候还去王家找老爷子看看文章。
这样的日子在林家人看来苦极了,完全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闲时间,不过对林开云的确甘之如饴,在读书上用尽心力的不只自己,州学中不乏认真刻苦之人,就像那彭茗元,时常听说他熬夜点灯看书之类的。
之前有好次假日未回村里,杨溪草直接带着小弟杀到了小院,回家看到的时候还好生奇怪,之前林开云便写了信带回去要准备乡试。没想到直接过来了,一打听才知道小弟要准备送到学堂启蒙了,先带着来给他看看。
林开云看着在院子里对二姐撒娇的小弟,其实他才是家里最幸福的孩子,对小弟林开云是没什么太大的要求的,只要能读书明事理就行,长大做个遵纪守法的人就行了。对小弟考校一番,发现掌握得不错,之前在家给他们启蒙之后,也没怎么管他们,但是想直接送去学堂,还是想着太小了,家里舍不得,每次回家就让他们两背背书,如今6岁而已差不多了。
送走杨溪草和小弟后,林开云更忙了,看着自己写下的文章,练了这么多年,字也好看了不少,至少教授们还是经常夸赞的。
乡试可与县试、府试不同,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级考试,三年举行一次,在秋季举行,考试内容包括儒家经典、诗词文赋、史论等。乡试分为三场,每场考试时间为三天。乡试的考试难度较大,通过乡试的考生被称为举人,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举人是可以获得一定的官职或功名。就像如今眉山县的县令就是举人出身。
虽说成都府文风相对较弱,那不过是和江南等地相比而已。一场乡试往往也是三、四千人参考。能考中的不过八十人而已,可见难度之大。
在数千人中脱颖而出,这可直接将府、院二试直接比了下去。林开云将自己安排的满满的。每日不止读书,还要写文章。每写一遍都会有一种大跨步的感觉,刚开始还觉得是错觉的,在师傅的信中林开云才知道确实如此。
对于各位教授布置的任务,林开云也一丝不苟的完成了,看着一次次公布成绩高悬而上的名字,及教授们满意的神情。他有一种越来越踏实的感觉。或许这就是学到了知识,用到了知识。
不知不觉的,天气又热了起来,听着院子柿子树上的蝉鸣,恍惚间才知道又是一年过去了,想着去年的烦躁,再看看如今的心平气和。林开云也觉得不可思议。
。。。。。。
到了七月,州学里也给参加乡试的士子们放假了,8月就是举行乡试的日子 ,只有一个多月了,有的需要提前前往成都找住宿之类的事情,直接就开始放假了,虽说离成都很近,但是有一部分还需要回乡打点行装,上了成都还有的会往文会了解考试情况,打听主考官之类的。有的去晚了找不到住宿还有直接住到破庙之类的地方。就像聂小倩和宁采臣一样,总是有背景才能写出来的。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之前林开云便和四叔通过气,得知他也会参加乡试,便约好了一同前去,这次不仅是知书,还有林老大和大房的大伯也得一起叫上,毕竟这次开始一次就是9天,实在太长,知书也是个大半小子,至于四叔连书童都没有更不用说。
不过也不用提前太久去,之前王安宁就带了消息过来,到时直接去住他家别院就行,这样就解决了很大的麻烦了。
想着时日还早,林开云便打算回村一趟,在家里待一段时间,毕竟家里不仅凉快,还安静,林开云也和四叔约好了,准备回家之后来一场模拟考。刚听闻他想法的时候,林四叔简直想将他脑袋打开看看是怎么做的,被人避之不及的考试,他还勇往而上。不过听林开云讲完他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