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昭昭打了个哈欠,“到地方看看情况再说,要是那边真的日子过不下去,您发电报,我后边再给您寄。”
老太太挠挠头,“我就怕去了一点粮食没有,你姑再为难。
我也要吃饭的,不行我带十斤八斤的,当自己的口粮?”
“行,您不嫌重,那就带上!您也别带别的粮食啦,赶明儿我找地方,给您换十斤挂面。
路上好带,到地方吃的时候也简单方便,开水一煮就能开饭。”
老太太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反反复复一点不干脆,韩昭昭有些焦躁,晚上她还要进空间搓药丸呢,再聊下去她得睡到几点?
去检查了大门,祖孙俩各自回屋。对门小亮家早就吹灯关门了。
韩昭昭搓完药丸,半夜去上厕所,老太太屋里的油灯还亮着,从窗户外看,明显是在做针线。
哎!也不知道,她又在给谁缝衣服?
第二天,老太太去上班,韩昭昭先去白家刘家送了些蔬菜,两家虽然吃的不好,但是日子还过得下去。
刘一手听说她奶要出远门,更是硬塞给她五斤全国粮票。
回家的路上,韩昭昭还在感叹,无论什么年代,当个名医,都不会饿死!
转念一想,好像这事也不绝对,文革期间,被打倒的老中医还少吗?被迫害,被饿死的也不是少数。
中医传承断层,最大原因,就在文革期间,中医被当成封建糟粕给打倒下放。
哎,这事儿谁说得清楚呢?政治是最肮脏的,一旦挡住了别人的路,即使是西医也会被打倒很多。
那些有留学经历的人更是容易被抓住漏洞,罗织罪名也特别简单。
可是西医西医,需要出国才能学到先进的西医技术啊!在国内上哪学西医去?咱国内有系统的西医专业学校可供你学习?
人的嘴巴就像两张皮一样,谁当权谁就能说了算!
老百姓该怎么办呢?他们只能随波逐流,想要不迷失自己的本性实在太难了!韩昭昭甩了甩头,不再多想,管不了别人,她只能管好自己。
中医知识再难,她也要坚持学下去!她相信,中医扎根在中国这块土地几千年,肯定是最适合我们中国人的医术。
有病治病,无病养身,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免疫能力,使疾病远离,中医中药可以挖掘的潜力巨大无比!
她加快脚步往家走去,心里盘算着接下来的计划。
她决定了,以后利用空间在动乱年代想办法多收集保存一些中医典籍。
可以抽时间多研究研究,既能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又可以为后人多保护些值得研究论证的各中医流派。
同时,她也希望能够找到一种方法,尽量保护中医文化少被外界的干扰所影响。
要知道,一名好中医,在后世可称得上是国宝!
下午,韩昭昭去取她奶定做的兔皮鞋。
见到人,她才知道原来竟然是熟人,她的尼龙线就是跟这位老爷子买的。
“鞋匠爷爷,原来是您啊?我奶让我来取鞋,您做好了吗?”
鞋匠姓吴,也住在大杂院。据说以前在制鞋店做师傅,做了一辈子鞋。
精通包括马靴在内的各种男女皮鞋、布鞋的制作工艺。
现在,他带出来的儿子徒弟十几个,都进鞋厂成了正式工。
他年纪大了,只在刚建厂时当了两年打板师傅,到了退休年龄只能退休回家。
做了一辈子鞋,闲不住托人买了台修鞋机,天气好的时候,就会去街头修鞋。
老太太也不知道通过谁找上了吴鞋匠,定做了六双兔皮鞋。
“咦?小丫头,原来是你?你和韩老太太是一家的?是来取兔皮鞋的吧?
早就做好了,就等你们来人取货呢!”吴鞋匠也很惊讶,原来是曾经从他这买过尼龙线的小顾客,转了一圈,还都是熟人。
“嗯,那是我奶奶!”
韩昭昭验了货,六双兔皮鞋都是翻毛的,鞋帮稍高,像后世的平底雪地半筒靴。
鞋底用一层旧轮胎皮加固,用手伸进鞋窝,兔毛柔软蓬松,又暖又舒服。
韩昭昭仔细察看了鞋底和鞋帮的结合处,是用尼龙线上的,针脚细密均匀,好像还用了胶。
“鞋匠爷爷,您上鞋是不是也用了胶,看样子特别结实!”
吴鞋匠咧嘴笑了:“小丫头眼力不错!不是说大话,就我做的这些鞋,踩雪踩泥巴都不会渗水,冬天穿暖和着呢,决不会冻伤脚。”
韩昭昭结了余款,高高兴兴的抱着一包袱鞋回家。
她已经和吴鞋匠定好了,趁现在是淡季,吴鞋匠订单不多,她过两天再做几双冬鞋。
低帮棉鞋、半筒皮靴、长筒皮靴,各做两双。到时候,她和她奶每人三双,想咋穿咋穿。
回到家,院子里空荡荡的。小亮又跟他妈去上班了,家里终于只剩下她一个人。
插好大门,韩昭昭进了空间。先捡蛋,再喂家禽家畜。
挑出五十个野鸭蛋,等会拿出去洗干净续进坛子里。她奶要带去大姑家一部分咸鸭蛋,坛子就空下来了。
腌咸蛋在京城这个气温下,需要一个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