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大半辈子都贪恋权势,控制朝局的帝王,忽然间对你吐露想要退位的心声,你会是何感想?
皇后闻此言,瞬息间的惊讶后,立马回应道:
“陛下正当壮年,此时谈及退位,是否为时过早了些?”
皇后生怕片刻犹豫,便会引来元庆帝的猜忌。毕竟,元庆帝生性多疑,任何微小的情绪波动皆逃不过他的双眼。
“岁月不饶人,今日起身时都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
元庆帝轻叹一口气,将这位相伴半生的皇后揽入怀中,皇后一怔,随后说道:
“陛下近日尚频繁至校场观武,何来衰老之态?臣妾以为,不过是近来国事辛劳过度,稍作休憩自会恢复。”
“朕的身体状况,朕有自知之明。近日确感疲乏,退位之心却也诚挚,皇后啊。”
“臣妾在。”
“你觉得,太子与三皇子,哪个更适合承继大统?”
元庆帝这一问,如惊雷突至,让皇后浑身一颤。
“但说无妨,朕只想与你推心置腹。世人皆言后宫粉黛三千,可朕知道,这后宫三千唯独你,能与朕言及肺腑。”
察觉到皇后的紧张,元庆帝连忙宽慰。
“这...臣妾实难判断。归根结底,是臣妾无能,未能为陛下诞下龙嗣,只得了一个女儿,若非如此,此事便无需...”
“打住,此事不必再提,朕从未责怪于你。况且,正是因为有了你所生的唯一公主,朕方能享受这儿女双全的天伦之乐,你亦勿需多虑。问你,正是因为太子与三皇子均非你亲生,你的看法更为公允,若太子为你的骨肉,朕反而不会向你求答了。”
元庆帝温柔地继续安抚。
“那么,臣妾斗胆进言?”
皇后小心翼翼地试探。
“但说无妨,朕绝不怪罪。”
“无论是太子还是三皇子,臣妾接触有限,仅在臣妾每年寿辰之时前来行礼。以臣妾观之,太子持重有度,行事稳妥,知晓进退,礼仪周全;而三皇子则性格豪迈,行事果断,不受俗礼拘束,思维敏锐独特,皆是人中龙凤。无论何人承继,对大周而言,皆是福祉。”
皇后坦诚直言,元庆帝听后摇头轻笑:
“何时你也学会像朝臣一般言辞闪烁?这般评说,与未言何异?言其稳重懂礼,岂非迂腐不化?论其果敢跳脱,岂非鲁莽无知?”
皇后闻言,尴尬一笑,说:
“陛下既然心知肚明,又何必问臣妾?王位传承,终是陛下圣心独裁,臣妾区区一介女流,皆是妇人之见,何以能洞观全局?”
“你对朕说实话,你真心如此认为?难道你不愿太子即位?太子乃安贵妃所出,当年你入宫时,安贵妃是你的侍女,曾与你共侍一殿,情同姐妹,若太子登基,即便将来朕不在,你的皇太后之位也稳固无比…”
“呸呸呸……陛下说的哪里话,您龙体康健,哪有什么不在了的道理。再说,臣妾并不稀罕什么皇太后之位,倘若太子真能登基为帝,即便是让安妹妹坐上那个位置,臣妾也毫无异议。”
皇后闻得元庆帝此言,连忙出声劝阻。
“皇后啊,您就是心地太过善良,所以在后宫才会屡遭委屈。后宫那些纷扰,朕并非一无所知,只是不愿过多干预罢了。记得不久之前,华妃指控您包庇安妃之事,朕为何未曾追究?还不是因为朕深知您是无辜的?这么多年,后宫诸人,他们的性情朕岂会不明?您宽厚仁慈,能忍则忍,不喜欢斤斤计较;安妃温柔贤淑,通情达理;至于华妃,性格颇为直率,虽爱计较,却也乐于主持公道。你们每个人,在朕的心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说罢,元庆帝紧握皇后的手,温情脉脉地道:
“自您十六岁嫁与朕,至今已共度四十载春秋。当初将女儿远嫁北齐,您还与我闹了许久,看如今,她过得最为美满,已为一国之后。这不也是好事一桩吗?”
“臣妾不过是一介女流,哪里懂得那么多权衡,只盼着儿女能嫁的近些,思念之时,还能随时探望。”
皇后轻声应答,内心深处,女儿是否真正幸福并不重要,不管幸福与否都远不及在自己身边来的重要。
“朕明白您的怨气,怨朕让她远离了我们。前些日子见了怀景,朕还真有些羡慕皇兄,有这样一个出色的儿子。”
元庆帝边说边笑,似乎一夕间消除了多年来的隔阂与疏远。这是二十年来,皇后首次笑得如此舒心,哭得如此释然。夫妻二人,彻夜长谈,最终在彼此的陪伴下沉沉睡去。
次日清晨,高潜林在门外轻唤:
“陛下,该上早朝了。”
皇后恍惚中醒来,转向身旁的元庆帝,面露微笑,轻轻推搡:
“陛下,该准备上朝了。”
未得回应,皇后加大了力道,声音也提高了几分:
“陛下,早朝时间到了。”
依旧没有动静,皇后顿时心急如焚,伸手试探鼻息,猛然间脸色大变,慌忙起身穿衣,高声呼喊:
“来人!速请太医!速请太医!”
宫内瞬时陷入混乱,几十名太医匆匆赶来,围在元庆帝身边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