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恒刚登基的时候,也曾遇到过辽军大举进攻。
幸好宋军中有坚守苦战的将士,辽军最终没有讨到半点便宜,就只好撤回去。
然而,就在那一次交战之后,辽国竟然发现,当时宋军明明占据着优势,居然主动去找辽国议和。
从这一点,萧太后和辽圣宗隐隐发现,这大宋虽然拥有着一些得力的战将,但朝堂之上,却有不少软骨头。
特别是耶律隆庆进攻瀛州的时候,驻守在定州的数万将士,在傅潜那个胆小鬼的执掌下,竟然龟缩于城中,贻误了包抄耶律隆庆的绝佳机会。
两国不战,根本就发现不了对方的问题。
那一次战后,辽国很快就答应了大宋提出的议和,而且,还以相互扣留质子的方式,以表明两国的诚意。
大宋以为,自那以后,通过双方的和解,以及宋对辽出让一些利益,已经赢得了长期的安定。
已经了解到大宋情况的辽国首脑,从议和后,就用了几年时间,开始着手灭宋计划。
因此,这一次萧太后兴兵二十万,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袭扰大宋边境。
他们的目的,是要大举南下,打下汴京,一统大宋所占有的南方地盘。
汴京朝堂之上。
明显主战与主和两派。寇准力主坚守,甚至提出,请陛下亲征,以振奋北方将士的士气。
而主和派,说到北辽的进击,不外乎是要想取得一些经济利益,掠夺一些财富。
主和派请求陛下将都城南迁,然后,派出全权代表,与辽国商谈,只要宋辽止战,他们想要什么大宋都可以考虑的。
就在两边的人相持不下时,刘娥带着吉儿,从北方连夜赶了回来。
刘娥把她在北方边地,所见到的情形,说给了赵恒。
赵恒看到了他和刘娥的孩子吉儿,特别是看到吉儿写给他和刘娥的话。
宋辽永世友好。
自己把最疼爱的儿子都搭进去了,也没有换来所谓的和平,吉儿竟然在临死之时,写出的那永世友好,简直就成了对他软弱求和的讽刺。
赵恒更是想到,就连刘娥这样的女人,尚且能够前往大辽,把他们心爱的儿子的尸骨,带回到汴京。
自己好歹也是七尺男儿,用寇准的话说,他只需要在那大宋的城墙上面站着,守城的将士,看到了陛下亲征,会拼尽全力迎战。
不要说为了大宋,哪怕是为吉儿报仇,他赵恒也愿意亲征。
“娥儿,朕想要为大宋亲征伐辽。”
“陛下若是亲征,娥儿当随驾,为陛下助威。”
刘娥的胆识,让赵恒心潮澎湃,“娥儿,你能给朕说说,你听说朕愿意亲征,为可不予阻拦,反而欣然支持。”
刘娥说道,“陛下,娥儿从北方边地回来,一路上,亲眼见到,我大宋王师坚持与辽军浴血奋战。”
“陛下,北次北辽大举南侵,兵力越多,后勤补给的压力就会越大。娥儿一路过来,北辽虽已经抵达澶州,一路上,却是未下一城,未曾攻取一地啊。”
“北辽南侵,历来都并未准备充足的粮草,他们全靠攻打下咱们的城池,从而做到以战养战。这一次,他们在前面的多次战斗中,皆完全失算。”
“陛下亲征澶州,我大宋军民,必然会在澶州一带,与辽军决一死战。辽军在澶州久攻不下,我澶州城以北区域,切断辽军退路,辽军无粮草补给,速乱而败亡啊。”
赵恒听到刘娥的一席话,很是惊讶地说道,“娥儿,你真乃上天予我的贤内助啊。若非你如此分析,朕差点就做出错误的决断了。好,朕听你和寇相所言,即日便御驾亲征。”
当晚,赵恒便在寇准和枢密使王显的陪同下,亲自检阅了禁军。
禁军知道皇上亲临,显得格外的卖力。
不多久,赵恒的銮驾就已经到了黄河边上。当赵恒出现在澶州城楼上时,宋军群情激昂,老远都能够听到,喊杀声震天响。
北方战报很快传到了澶州。
结果,还真如刘娥所说,萧太后和辽圣宗亲率的大军,攻打河北的徐水,守徐水的,正好是大宋骑兵威虏军。
契丹从来以马背上的民族为傲,他们的铁蹄所到之处,本以为宋军会望风而降。
哪曾想,那威虏军不依不饶,他们已经被击败了,打得狼狈逃窜了。
可威虏军是得理不饶人,对他们穷追不舍,他们那从关外进来的良马,累得鼻孔冒着热气,威虏军却是一路掩杀,差点被击得溃不成军。
赵恒看着前方来的战报,更是精神为之一振。
辽军退而进击高阳关,结果,被顺安军打得大败。
又进攻北平寨,又惨遭挫败。
再进攻保州,定州,又毫无收获。
再攻打瀛州,那个时候,辽军从北方带来的那点盘缠,已经捉襟见肘了。
他们知道,宋军在瀛州城里,准备极其充足的粮草,只要把瀛州打下来,得到数十万担粮食,军队的补给就会缓解下来。
偏偏守瀛州的,是猛将李延渥。
辽军猛攻了十多天,损失了一万多将士,结果,根本就没有打下瀛州,简直是偷鸡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