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顾老汉用心用力的操持下,兰溪村的村民每一家、每一户、每一个人都在干着自己份内的事。
壮硕的人上山打猎,腿脚不利索在家挖地蓄水,男人靠捕猎换取粮食,女人在村里挖野菜糊口,虽然清贫,但日子也过得去,不至于饿死。
对比起顾氏族人来,这些村里的外姓明显配合度没有那么好,经常是顾氏一族猎了不少的东西回来,而这些人只提了点兔子、野鸡回来。这些猎物没多少肉,也算不上什么大补之物,自然换不了多少粮食。不过还好现在是秋日,大黑山深处还是有不少的野果、野菜的,它们长在深山没多少人去采,村里的人打猎没打到,弄点这些东西回来充饥也不错,去一趟也算是有了收获。
日子就这样又过了小半个月,这段时间里,兰溪村的村民们每天都忙碌而充实。他们的生活已经逐渐走上了正轨,不再像一开始那样迷茫和坐吃等死。在这小半个月里,村民们开始适应新的生活方式——半狩猎半农耕。
顾老汉带领着村民与族人集体劳作,先将田里蓄满了水,待田里的土被浸润松软,然后再将多余的水排掉,再用人力或畜力将田耕耘一遍,一块适合播种小麦的良田就此完成。
那些被选中的良田,本来还被旱的土壤板结不能耕种。但现在经过河水漫灌,又经过众人的齐心耕耘,再加上太阳的照射,此时的土质已经变得松散舒朗,已经适合播种麦苗了。
适合播种的良田已经准备好了,只等麦种到位,就能开始秋播了。至于麦种从哪里来,自然是由顾里正家这个大户支出了。
而顾家的麦种早就已经准备好了,就等村民来种呢!
和去年一样,顾亮早就准备好了借粮种的欠条,依旧是两成利息。对比起去年村里还有人家怀疑起顾家不怀好意,觉得顾家是想趁机放贷占他们便宜的,今年大家的态度就很统一了。他们一个劲的夸奖顾家心善,都这个时候了还愿意借粮种给他们简直是菩萨下凡。甚至有几家觉得顾家对比起外面收的利息太少,顾家太吃亏,想让顾家涨点利息的。
涨是不可能涨的,顾家也不愿意发这个黑心财,他们觉得多收两成已经很好了,毕竟荒年大家过的都不容易。而且每年粮种借出去再收回来,一来一回也相当于把他们家的麦种给换新了,这么盘算下来,他们家也不算吃亏。
由于现在他们村成了集体劳作制,这地也是一起种的,所以顾家只准备了两张欠条,一张是顾氏族人的,一张则是同村外姓人的,到时候直接根据欠条共同收回就行。
秋风萧瑟,天气转凉,因为秋日的到来,太阳不再像夏天那样炽热,温度逐渐降低,大地的水分蒸发速度明显减缓。相比炎热的夏季,现在的空气湿度增加,土地湿润度更高。因此,经过灌溉的肥沃田地迅速恢复生机,萌发出一片翠绿的麦苗。这些嫩绿色的麦苗茁壮成长,仿佛是大自然的奇迹,展示出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它们在用自己的生长告诉人们:即使环境发生变化,生命依然会找到生存之道。
或许正因为秋日蒸发量降低,兰溪河自从恢复水流动之后就再也没有断过流,虽然水量依旧很小,但只要上游有来水,兰溪村种的这些麦子就有收成的希望。
兰溪河的水经过四道堤堰拦腰堵截之后,全部的河水都通过水渠进入了新挖的堰塘里面,为来日用水做着储备。
这一切的主意都是顾亮想出来的,虽然顾亮心中也觉得将兰溪河的水全部拦截不太地道,对下游的村子太不公平,但事到如今已经没有了更好的办法,他只能如此行事。
如果不这么做,兰溪河的水就连这供养小几百亩的麦田都不够用,更不要说提供养全村的田地乃至下游的蔡徐村了。本就不多的河水实在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与其平分导致最后都没有收成,不如自私一点先让自己村子的人活下去再说。而且下面的蔡徐村根本没人种植小麦,用水需求量没有他们村大!
想到这里,顾亮的心里才稍微好受了一些。他觉得自己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毕竟只有保证了自己村子的利益,才能让这些亲戚朋友不至于饿死。至于其他村的人怎么看他,他已经顾不上了。
就在兰溪村种的冬小麦欣欣向荣的生长时,下面的蔡徐村却坐不住了。
蔡徐村自从经历过迁移后,村里的人家是走的走,死的死,散的散。现在的户数还不及以前的一半,只有大几十户人家,比兰溪村多不了多少户。而且他们村的族长、里正这些殷实一点的家都已经迁去了蜀地,留下来的都是老弱病残在原地。可以说,现在的蔡徐村从实力上来说和兰溪村差不了多少,甚至由于兰溪村背靠大山,在灾年更容易活下去不容易饿死,所以此时的蔡徐村已经快比不上兰溪村了。
就在前两天,蔡徐村的人去兰溪村附近的山里找吃的,无意中发现兰溪村地里长了不少的庄稼,看起来长势还不错。因此蔡徐村的人便打听了一下,就此发现了种冬小麦的路子可行。
原本蔡徐村的人对于兰溪河的水持无所谓态度,觉得那点水种不了田也不够分。他们村现在人少,日常用水他们村后面也有小溪沟、小泉眼,水比兰溪河里的水要干净,也够日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