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娘又放下心来,心道,这小姑娘瞧着家里条件不错,也不知道是哪家的闺女。
不知道怎地,她突然想起自家儿子了,她儿子李春山今年二十五岁。
却还没有一丝丝要成家的念头,可把她愁死了。
“大娘?”见李大娘突然发起了呆,不知道在想些什么,柳茵茵唤了她一声。
李大娘回过神来,悻悻然道:“粮食有,不过没在这屋子,你要多少?我去给你拿过来。”
柳茵茵不着急买粮食,问:“肉跟水果呢?”
“肉在那呢。”李大娘指了指边上的两个坛子,努了努嘴道,“现在只剩几条瘦肉,两根猪蹄,还有一条鲈鱼了。”
说完,李大娘走到货架边上,从底下拉出来几个纸箱子:“水果在这里。”
柳茵茵定睛一看,是苹果,橙子,香蕉和杨梅。
种类不多,但好歹比供销社要好点,水果看着也新鲜。
瘦肉一块钱一斤,猪蹄八毛一斤,水果更贵点,每样都要一块多一斤。
柳茵茵想了想,买了一根猪蹄,四个大苹果和一斤杨梅,总共花了九块六毛钱。
柳茵茵忍不住咋舌,可真是贵啊,都快赶得上县城普通工人一半的工资了。
怪不得这时候很少有人吃得起水果。
见柳茵茵是个大顾客,李大娘笑眯眯的说:“你要买肥肉的话可以提前打声招呼,我给你留着,到时候你直接过来拿就行。”
这年头的人都缺油水,肥肉是大家公认的好肉,最重要的是,肥肉可以炼油做菜,比直接买菜籽油划算多了。
柳茵茵甜甜的笑道:“谢谢大娘了。”
为了不让人起疑心,这里她肯定是会经常来的。
李大娘听得心里暖暖的,忍不住打听道:“姑娘,你家住哪啊?”
柳茵茵瞅了她一眼,没说话。
李大娘讪讪的说:“你别误会,我就随便问问,你长得这么漂亮,应该不是附近的吧?所以,我就想着你家是不是住得挺远的。”
李大娘在这条街上住了几十年,对附近的人都很熟悉,确实没见过也没听人说过柳茵茵这一号人物。
柳茵茵笑了笑,随即说:“是住得挺远的。”
至于住哪,柳茵茵肯定是不会告诉她的。
李大娘见她不肯多说,也没再问了,想着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可别把人姑娘吓跑了。
没再买别的,柳茵茵背着背篓离开了李家。
来的时候,想着今天可能会买多点东西,柳茵茵便带了个背篓来。
路上,柳茵茵又从系统偷渡了两斤香蕉,一斤瘦肉,两斤杨梅,两根茄子,十斤白面和十斤大米出来。
她刚刚跟李大娘打听了一下,她那边的粮食,白面一斤三毛二,大米一斤三毛六。
比供销社贵了将近一半,不过粮食在这个年代金贵得很,卖贵点也正常。
背着满满一背篓东西到家,姜翠花看着肉疼,但没再说闺女了。
柳茵茵开始收拾东西,面粉,大米塞进橱柜放着。
她家现在的存粮不少,不算绿豆黄豆花生那些零零散散的粮食。
厨房大米面粉有一百四五十斤,玉米面有四十多斤,玉米碴子三十几斤,小米二十来斤。
地窖还有两百斤带壳的谷子,两百斤麦子,五百斤玉米棒子。
还有一袋红薯粉条,四十多斤,一袋红薯干,一百斤左右。
野菜干也有好几麻袋。
主要是顾成每个月能领到商品粮,加上柳茵茵时不时会从系统偷渡些粮食出来。
所以,她家的粮食消耗并不大。
收拾好粮食,柳茵茵把猪肉和水果拿出来。
香蕉和苹果是买给顾炎炎吃的。
其他的东西两家分一分,柳茵茵给姜翠花装了一斤瘦肉,一斤半杨梅。
姜翠花叹了口气道:“得亏有你给的肉,要不你爹他们都该累坏身体了。”
还有家里的两个儿媳妇,见她时不时能从闺女家拿点好东西回去,巴不得她天天来闺女这边帮忙看孩子呢。
唉,今年天气异常,村里人都快愁死了。
姜翠花最近也是愁得嘴角都冒泡了,想着过段时间要是再不下雨,或许就像闺女说的,得想办法买点粮食了。
柳茵茵喝了一口水,问她:“娘,爹他们最近还是每天挑水?”
姜翠花嗐了一声,愁道:“你爹在地里挑水,你几个哥哥被安排盖房子去了。
柳茵茵惊讶:“咱村有人要盖新房子?”
她这里住得偏,柳茵茵又鲜少与村里人打交道,所以,村里有什么事情发生她都很少知道。
不过,要是有大事,姜翠花会主动告诉她的。
“村里人盖房子可没这么大的动静。”姜翠花皱着眉头道,“我听村长媳妇说,咱村里好像要来啥......”
顿了顿,姜翠花有点记不起来了:“啥青还是啥玩意来着?听说是城里下来的,说是要帮忙建设农村。”
柳茵茵:“知青?”
姜翠花拍了下大腿:“没错,就是知青,上面安排下来的,听说村长都快愁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