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不会参人,但看现在这情形,明显有事!
要是参重了或者轻了,到时候误了事,那恐怕这位骆钦差的剑,就得落在自己头上了。
所以,得小心!
姚宗文按照熊廷弼的指示,洋洋洒洒的写了一篇花团锦簇的奏章。
不谈内容,单谈字,十分赏心悦目!
戴个书法家的名头,绝对不过分。
可惜,就是没有颜真卿那样的风骨。
字再好,也难青史留名。
当他想要找几个人具名,想要按熊廷弼说的壮壮声势时,事情超乎了他的预料。
同僚刘国缙,作为本地辽人,他也早和熊廷弼有过节!
当初他招募人员,出现大规模逃兵后,熊廷弼居然遮掩都不遮掩,直接上报朝廷!
使得刘国缙遭了斥责与责罚...
这让刘国缙一直怀恨在心!
故而,他对着姚宗文的奏章大加夸奖,对熊廷弼破口大骂!
骂的屋外都能听见!
同时,刘国缙还说自己会联络朝中往日的朋友,大家一起发力,把熊廷弼从辽东经略的位置上拉下去!
让熊廷弼也尝尝不如人的滋味!
而屋内,姚宗文看着醉眼朦胧的同僚,只感觉恐惧!
他知道锦衣卫一定派了人在关注他的行动。
他知道现在事情的发展已经有点超乎自己掌控了...
熊廷弼是让自己找几个人参一参,可没说要搞大,要威胁他的经略之位啊!
姚宗文很想立刻过去,堵住刘国缙的嘴。
但发酒疯的人,岂是那么容易制住的。
加上旁人鼓噪...
乱了!乱了!
当事后姚宗文将这件事汇报给熊廷弼后,熊廷弼一愣,接着冷笑道:“没想到熊某,这么不得人心啊!”
一句话,说的姚宗文冷汗直流。
但熊廷弼考虑一下,又不再在意。
反正,将自己的‘危局’营造出来就行。
经略之位,是一定要换人的!
否则,努尔哈赤不会投入太多的本钱。
至于说姚宗文办的事,虽然有点差错,但是达到目的就行。
至于说像姚宗文解释,那不必!
姚宗文就是个工具人而已,办好事情就没用了,没资格知道全部谋划!
且让他担心着吧。
而刘国缙的书信到了京城,又产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刘国缙虽是主事,但他过去也是御史。
他找的同僚、朋友,自然就是都察院的人。
而都察院,现在张问达还是左都御史,都察院最大的头儿!
他能坐这个位置,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出众,也不是他有什么威胁朱由校的把柄。
而是朱由校刚处理了刘一燝,这才一两个月,再动一个六部九卿的高官,有点快!
也就是说,张问达其实已经在被动的名单上。
而他的手下,也在不断地被朱由校掺沙子。
可不管怎么说,张问达都在都察院经营了不少时间。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他在都察院还有不少心腹。
刘国缙的书信就落在这样一位心腹手中!
冯三元!现任御史...
吃的就是找茬这碗饭,做的事就是给自己一派人争权夺利...
当他接到刘国缙的信后,自以为抓住了熊廷弼的把柄,立刻就禀报了张问达。
“大人!这是机会啊!”
“把熊廷弼拉下来,换我们的人上去,打赢了女真人,陛下套在我们脖子上的绳子,也不得不松!”
“大人!”
看着属下那急切的眼神,张问达知道,属下这是把刘国缙的奏章当成救命稻草了。
张问达理解他。
随着皇帝不断的行动,他们这些人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他自己都不知道能稳到什么时候,下面的人就更别说了。
张问达不是没有找过机会,红丸案、有点风声的移宫案,他都想过以此为切入点。
但是,朱由校处理的很干净!
李可灼、崔文升早不见了踪影,宫里的移宫案又是道听途说,只是知道消失了几个太监宫女...
张问达生怕那是朱由校设的陷阱,要是贸然风闻奏事,最后成回旋镖打自己身上,那可真是最后的地盘也稳不住了!
故张问达现在也不想贸然行动!
一来这只是一封奏章,一面之词!
熊廷弼到底有没有做过上面的事,还是两说。
二来,据张问达所知,皇帝与辽东联系密切!
他很怀疑,这里面有皇帝的算计...
可有些事不是张问达不想动,就能不动的!
在被上司拒绝后,处于对未来忧虑境地下的冯三元直接找了张修德、魏应嘉二人,这两人一个也是御史,一个则是六科的给事中。
三人又联合了一伙儿同党,共同上奏,狠狠参了熊廷弼一本。
加上姚宗文、刘国缙那些人,熊廷弼的位置,一下子变得风雨飘摇起来。
仿佛从朝廷到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