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如钩,夜凉如水。
秋天的野外风吹的人瑟瑟发抖。
安安赶紧穿上了斗篷,这两年,她总是有些畏寒。
“阿福和阿青应该也休息好了,我们抓紧回去吧!”张老爷子和胡老三刚在周围转了一圈回来。
李壮叫醒张青和阿福,大家简单煮了点热汤面,吃完就出发回城。
晚上赶车,除了内急,几乎没停车,在第二天中午前赶回了边城。
先送张老爷子几人回客栈休息,阿福又给胡老三送回家,明天一早,建造大业正式启动。
这几天大家都没再外出,平日都聚在张老太太房间,女人们用买的衣料赶制衣服,其他人在一起商量着对房屋的建造要求。
房子需分为两个院子,王春生和银杏小夫妻一个单独的院子,张青和张家人一起住。
王春生小夫妻自己的院子自己提想法,不成熟的地方,张老爷子和安安帮着一起改进。
张老爷子见识多,提出的意见都很中肯。至于安安,主要是有后代先进的建筑知识,可以帮着让居住更舒适些。
王春生和银杏的院子小一些,三进的院子,除了夫妻两自己住的房间,还留了两个孩子的房间,再就是厨房和仓库,又听了安安的意见,给茅房做了改进。
张家的院子就比较大,张家人多,除了每人的房间,还要有足够大的仓房。
虽然胡老三说那片区域都是他弟弟的,而且地广人稀,把东西放在野外也没事,不过张老爷子一家习惯了关内的储存习惯,还是觉得东西放在自家院内比较安全,而且安安的粮食种子都比较重要,不能马虎大意。
除此之外,种田的地方也要重新安装栅栏,现在的围挡太过简陋,连普通的牛羊都拦不住,完全不可靠。
张家的茅房是张老爷子和安安一起讨论定的,在院子后,修建两间青砖房间,下边深挖坑,院子外边在挖一个更深更大的坑,里边的坑用砖头铺好,斜通外边的深坑,包括以后家里要养的牲畜粪便,都要堆积在其中,深坑里平日里可以多放些野草和植物枝干,发酵后可以用作粪肥,是极好的给庄稼用的有机肥料。
茅房分为男女专用房间,弃用传统人直接蹲在深坑上的模式,传统茅房,危险又脏,取而代之的是用大块木板和青砖结合将厕所坑掩盖上,上边用陶瓷烧制仿制现代马桶形状的坐便,冬天可以加棉垫。
不过安安只知道马桶外形,并不会冲水阀门原理,只好改为纯手动冲水,门口再摆放两个蓄水桶,下雨了可以囤积雨水,若是不下雨就人为补充,解决完内急,直接用水冲洗一遍马桶,使脏污不堆积,也就不会有味道。
茅房地上也用平整的石块或青石砖代替,下雨也不会弄脏鞋子。
大家听完安安对茅房的改进方法,都觉得很巧妙,虽然这样子要多花很多钱,但是上厕所不在是件为难的事,也是划算的。
至于主房建造,张老爷子略通一点,不过具体要等胡老三把工匠找到在一起探讨,塞外冬天漫长而寒冷,对房子的保温要求很高,之前他们设想的木质结构房屋明显保温程度不够,得改用砖石结构,还要加地龙屋里才会暖和。
大家对之前的方案修修减减,每个人都提出自己对未来房间的畅想,热闹非凡。
等到了和胡老三的约定时间,胡老三带着修建房子的两个匠人一起过来了,张老爷子准备今天把方案落实,明天就可以开始动手,近几年的冬天总是来得比较早,等冬天一到,雪落下,房子就不能建了,需要等开春,气温升高才能继续干活,所以可谓是争分夺秒,每一天都很珍贵。
张老爷子也不拖拉,直接请匠人进自己房间,把昨天大家一起探讨的房屋方案给两位匠人,请他们提出意见。
胡老三找的两位匠人,一位是泥瓦工,姓周,一位是木工,姓谷,两人都约摸三四十岁的年纪,在边城建房子这方面,可谓是老师傅,手艺精湛,可以说边城里有一半以上的百姓住的房子,都出自他们二人之手。
两位匠人也不含糊,接过张老爷子简单的手绘图纸,结合安安口述,仔细研究了起来。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位老师傅终于看完了。
“你们这个想法是可以的,不过要想冬天屋内保温效果更好,我建议这个墙再多加一块砖。”泥瓦匠首先提出建议。
张老爷子赞同的点了点头,欣然接受匠人建议。
周师傅见主人家听得进去建议,态度也好,不是胡搅蛮缠不讲理的人家,继续说出自己的想法。
自己先提出的加砖的建议,一来确实实用,二来也是个试探,房屋整体加厚一层砖,需要花费的银钱也增多不少,如果主人家比较小气或是疑心匠人故意的,他就不再说其他的事,好在张家人不是这种人。
“还有你们这个地龙,加的不太合理,浪费材料。可以把炉子设在厨房,不在室内生火,屋内也干净些。冬天烧炉子的同时,也可以用炉子同时做饭,烧水,同样的火干两件事。”
两个建议听下来,安安觉得这个周师傅实在是个有经验又负责的人,提的建议都是为主人家考虑,就说地龙,把炉子放在室内,不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