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帝国风云
  4.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
设置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击得手(1 / 2)


六点三十分,攻击两艘“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的战斗进入**。
罗成刚派出的鱼雷攻击编队能够提前到达,与之前的战斗有很大的关系。在“直隶”号遭受重创后,罗成刚曾命令该舰退出战斗。虽然“直隶”号没有撤退,坚持到了最后,但是罗成刚依然派出了掩护其撤退的战舰,也就是此时用来攻击两艘美舰的四艘轻巡洋舰与四艘驱逐舰。
也就是说,在罗成刚下达鱼雷攻击命令的时候,这八艘战舰距离美舰并不远。
正是如此,中国舰队的鱼雷攻击编队才能率先投入战斗。
在中国海军中,鱼雷攻击主力是轻巡洋舰。事实上,除了对海作战能力不足,以及受排水量限制导致的续航力、防护能力、生存能力等有所欠缺之外,在中国海军中,轻巡洋舰是货真价实的多面手。
同样受吨位限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也不算强大。
要知道,在其他国家的海军中,驱逐舰是主要的鱼雷攻击舰。比如在日本海军中,驱逐舰的主要任务不是反潜,而是在夜间执行鱼雷攻击任务。美国海军驱逐舰因为吨位大,因此鱼雷攻击能力也相当强悍。
当时,中国海军的驱逐舰,一般只有一套鱼雷发射装置,一次只能发射五条鱼雷。
显然,这个数量太少了。
在轻巡洋舰上,一般有两套鱼雷发射装置,而且都布置在战舰中轴上,因此能够一次向敌舰发射十条鱼雷。
八艘战舰发起鱼雷攻击的时候。第二战列的七艘战舰提供了密集的火力掩护。
当然,其实没有这个必要。
主要就是,美军的巡洋舰编队还没有赶到。无法为两艘战列舰提供掩护,即无法对付发起冲击的中国战舰。
美军的两艘战列舰上,虽然主炮依然在开火,但是战舰右舷的副炮、乃至高射炮都被打掉了。显然,用射速并不高的十六英寸主炮去对付快速灵巧的战舰根本没有多大作用,因此两艘美舰根本无法拦截逼近的中国战舰。
事实上,连瞄准都十分困难。
主要就是,两艘美军战列舰上的雷达都被摧毁了,而此时还没有天亮。炮手很难看清楚十几公里外的中小型战舰。
在距离美舰还有大约五公里的时候,八艘战舰同时转向,随即发射了鱼雷。
当时,八艘战舰总共两艘美舰发射了五十八条重型反舰鱼雷,其中一艘驱逐舰的鱼雷发射器出了故障,有两条鱼雷没能发射出去。
这个距离。不算太远。
主要就是,中国海军一直没有使用危险性太大的氧气鱼雷。使用的是采用压缩空气做为氧化剂的鱼雷。到战争后期,中国海军还利用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的技术,生产了电动鱼雷。虽然中国海军鱼雷的安全性非常好。在战争期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与动力设备故障有关的安全事故,但是射程却不够远,而且最高航速也不够快。当时,中国海军的重型反舰鱼雷在四十五节航速时的最大射程不到十公里。通过对缴获的日本氧气鱼雷做的测试,其最大射程超过了二十公里。而且最高航速超过了六十节。
事实上,中国海军也一向不太重视鱼雷攻击战术。
整个大战期间,在中国海军中使用重型鱼雷最多的不是轻巡洋舰、也不是驱逐舰,而是潜艇。对于主要执行破交任务的潜艇来说,鱼雷的射程为十公里、还是为二十公里,影响都不是很大。主要就是,在对付商船的时候,没有一艘潜艇会选择在十公里以外发射鱼雷,有的时候射程还不到一公里。此外,鱼雷的最高航速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大部分商船的航行速度都不超过二十节,而且商船在满载的情况下,即便发现了逼近的鱼雷,也无法进行及时规避。
用五十八条鱼雷攻击两艘战列舰,显然绰绰有余。
虽然两艘美舰的舰体都没有受到严重损伤,依然保持着二十六节的航速,但是战列舰太庞大了,“北卡罗来纳”号的水线长度接近二百二十米。更重要的是,美军很难在夜间看到逼近的鱼雷。
当时,美军只能从中国战舰突然转向,大致判断出中国战舰已经发射了鱼雷。
问题是,鱼雷攻击的方式有很多种,只有在看清鱼雷的航线之后,才能选择正确的规避方式。
显然,这是根本办不到的事情,至少无法及时办到。
六点三十四分,在鱼雷逼近到差不多一公里的时候,两艘美舰上的官兵才看清了鱼雷的航迹。
这个时候再做规避,已经来不及了。
对于航速为四十五节的重型反舰鱼雷来说,航行一公里,只需要大约四十秒,而两艘美舰在四十秒内,最多只能转向六十度。也就是说,在满舵转向的情况下,美舰在鱼雷航线垂直方向上的投影长度依然超过了一百米。如果一来,只要相邻两条鱼雷的间隔距离在一百米以内,就肯定有一条鱼雷能够击中美舰。
实际情况比这个还要严重得多。
当时,四艘轻巡洋舰击中攻击了“北卡罗来纳”号,因为指挥鱼雷攻击的军官认为该舰是领舰。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北卡罗来纳”号在“华盛顿”号前方。
也就是说,总共有四十条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