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帝国风云
  4.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关键建议
设置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关键建议(1 / 2)


前面已经提到,斯普鲁恩斯与哈尔西的关系非同一般。
斯普鲁恩斯在战前默默无闻,能够在大战中得到重用,除了与尼米兹慧眼识英才有关之外,还与哈尔西的大力推荐有关。事实上,如果没有哈尔西鼎力推荐,尼米兹也不见得有胆量重用斯普鲁恩斯。要知道,在斯普鲁恩斯成名之前,比他有名的海军将领比比皆是,而且这些人都有足够的资历。
既然哈尔西上门取经,斯普鲁恩斯自然是倾囊相授。
战后,很多人就据此认为,在尼米兹提出发起战术反击的时候,斯普鲁恩斯表现得犹豫不决,不是他没有前去挑战中国海军的胆量,也不是害怕承担作战失利的责任,而是他还没有想好该怎么打。
事实上,这种说法是有一些道理的。
尼米兹在其回忆录中就提到,在一九四二年十二月初任命哈尔西为第71舰队司令,与斯普鲁恩斯表现得犹豫不决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换任何人去指挥第71舰队都有可能是束手无策,因此与其强拉硬拽的把斯普鲁恩斯推上去,还不如换一个中国舰队指挥官不熟悉的人去指挥第71舰队。
说得简单一些,尼米兹压根就没有指望这次的战术反击能够取得实质性战果。
这一点,在尼米兹给哈尔西部署任务的时候体现得非常明确,即尼米兹没有要求哈尔西一定要取得战果,他的要求只是去骚扰一下中国海军,探清中国海军的底细,然后等待来自英国皇家海军的消息。
显然,派不派斯普鲁恩斯出战,影响都不是很大。
换句话说,即便当时哈尔西没有回到珍珠港,尼米兹也很有可能安排另外一名有资格的将领担任第71舰队司令官。比如早已回到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弗莱彻,或者是从大西洋舰队调来的莱恩少将。
当然,就算斯普鲁恩斯肯接受这个使命,在哈尔西回来后,尼米兹也不见得会考虑他。
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美国海军错过了在一九四二年底扭转太平洋战争局势的最佳机会。
要知道,这是自珊瑚海大海战之后。中美海军之间最为公平的一次舰队决战。
因为美国海军在珊瑚海大海战中损失惨重,而中国海军却没有遭受多大的损失,所以在接下来的几场海战中,兵力对比对美军来说都极为不公平,即美国海军一直得用劣势兵力去对付中国海军的优势兵力。即便在双方兵力最为接近的时候,双方舰队的战斗力也有百分之五十的差距。
直到这个时候,双方在中太平洋上的舰队实力才算得上势均力敌。
站在美军的角度上看,这确实是反败为胜的最佳机会。问题是,这场海战真的能够扭转太平洋的总体战局吗?
显然,这么说就是言过其实了。
前面已经提到。就算美国海军大获全胜,哪怕还占领了马绍尔群岛。也不可能改变太平洋战场上的总体局面,美军依然在战略上处于被动防御的态势,而中国海军的战略优势并不会明显降低。
客观的讲,美军要改变太平洋上的战略局面,最快也要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即在这个时候通过一场决定性的舰队决战,干掉中国海军多艘舰队航母。使中国海军出现兵力不够用的情况。
问题是,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美军根本不可能取得这样的重大胜利。
要知道。到时候,中国海军将拥有十一艘舰队航母,其中九艘部署在太平洋上,而且很有可能集中在中太平洋战区。相对的,到这个时候,美国海军依然没有一艘舰队航母,拥有的仍然是战斗力严重欠缺的小型航母。也许,到时候美军能拥有十多艘、甚至二十艘以上的小型航母,可是跟中国海军的九艘舰队航母相比,别说有任何优势,不被打得落花流水就算好的了。再说了,到一九四三年下半年,中国海军也至少能够在中太平洋战区投入二十艘以上的小型航母。
在不考虑双方海军舰队的单位作战能力,也就是战斗力的情况下,仅仅以舰队规模、特别是舰队航母的数量做为衡量标准,美军也要到一九四四年底、甚至是一九四五年底才有希望在太平洋战场上反败为胜。
这就是,要到一九四四年底,被美国海军寄予厚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才能服役,而且要到一九四五年底,其规模效应才能显现出来。按照美国海军的造舰计划,到一九四五年底,“埃塞克斯”级的交付量与服役量将分别达到十四艘与十一艘,而中国海军到时候最多只有十七艘舰队航母,其中六艘将是在一九四二年动工建造的“白起”级,双方舰队航母的数量差距将缩小到一个无法对舰队决战产生决定性影响的程度,因此美国海军将获得反败为胜的机会。
当然,实际情况也许会更好一些。
这就是,红俄与英国坚持到一九四五年的希望极为渺茫,甚至连坚持到一九四四年都不大可能。如此一来,在一九四五年底之前,中国海军肯定会出兵大西洋,甚至会赶在英国战败之前派遣大西洋远征舰队。道理非常简单,如果在英国战败后才出动远征舰队,在政治上就别想捞到任何好处。只有赶在英国战败之前出动远征舰队,才能在政治上压制住德意志第二帝国。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