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过后,杨骁让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的朝臣进行几次讨论,斟酌再斟酌,最终将这次制科中脱颖而出的考生们,一一赐予功名,并封了官。
由于进士们还缺乏一定的从政经验,所以朝廷不可能一下子把他们提拔到高位,委以重任。
此前杨骁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肃吏治之举措,前前后后处死和罢黜了朝中及地方官吏上千人。
如此之大的惩治贪腐力度,让大明的朝臣官吏们都有些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谁也不敢轻易去触碰国法的底线了。
这也造成了一时间大明的官位缺口严重,急需要人才充任。
原本在汴梁、洛阳这两京中,有许多前朝旧臣常住,杨骁是可以随时启用他们的。
只是,杨皇帝不免考虑到这些“老油条”,虽不敢说绝大多数都是贪官污吏,但是他们混迹官场多年,宦海浮沉多年,也难免会不乏尸位素餐之辈。
而大明需要一批“新鲜血液”,来维系国家的正常运行,帮助杨骁推行新政,富国强兵。
此番制科,朝廷就选拔出了许多的可用之才。
他们当中,有的人会被下放到地方,担任县令、州长史、主簿、文学掾等官职,也有的人,会出任翰林院、弘文馆、集贤殿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
总的来说,这一批进士还是要从底层做起的,官职不算高。
譬如新科状元冯伦,就被杨骁封为翰林院的侍读学士,无秩品。
探花李重光(李煜)官拜集贤殿编修,也是无秩品。
翰林院、集贤殿、弘文馆的官员,虽然大多无秩品,但他们随时都有可能被皇帝提拔,委以重任。
有的人,甚至会一跃成为六部侍郎之一。
其余“一甲赐进士及第”的人,绝大多数都会留在京城。
大明初立,万象更新,这一次更是有“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势头。
就算是之前被杨骁关入大牢的“榜眼”李进,也是熬出了头。
……
天牢。
原本黑漆漆的牢房,被火把所点亮,亮如白昼。
松脂、火油在一起燃烧,发出了轻微的“啪啪”响声。
在一间还算是宽敞、干净的牢房里,一个身影还在悠闲自在的读书。
他读书,可不是跟一般的书生一般,埋头苦读。
他一手拿着书册,一手握着酒杯,不时的眯着眼睛,轻抿了一口酒水,顿感心旷神怡的同时,还在汲取书本里边的知识。
昏黄的火光,映照着他那还不算成熟,却略显白皙的脸庞。
此人,正是不久前因为在兴庆宫的宴会上,“冒犯”了杨皇帝而被打入天牢的李进。
虽然是被关了起来,但是李进并没有被剥夺“榜眼”的功名,还对牢里的李进好吃好喝伺候着,几乎是有求必应的。
李进想看书,那就找书给他看;李进想喝酒,那就找酒给他喝;李进想吃肉,那就找肉给他吃……
这样的生活,对李进而言着实是无比滋润的。
短短十几天,李进就增肥了好几斤。
不过,他这样的日子注定是不会长久了。
天牢里来了一位身份尊贵的人。
“魏相公。”
作为中书令的魏仁浦,缓步进了天牢,几名狱卒忙不迭的迎了上来,对魏仁浦点头哈腰的,很是恭敬。
中书令、侍中、尚书令,都是三省的长官,并称“宰相”,而且不是虚职,都是有实权的大臣。
“李进何在?”
“魏相公里边请。带路!”
不多时,就有狱卒打开了牢房的门,让魏仁浦走进去。
魏仁浦环视一周,又把目光放在了李进的身上,嘴角挂着一抹耐人寻味的笑意。
“李进,你这日子倒是好生自在,在牢里还能用功读书,手不释卷,却是羡煞旁人了。”
被魏仁浦这般调侃的李进,抬起头,看见魏仁浦之后,旋即起身,朝着魏仁浦行了一礼,道:“李进见过魏相。”
“不必多礼。”
魏仁浦摆了摆手,缓声道:“李进,看见你这样,我就放心了。你还想出去吗?”
闻言,李进耸了耸肩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笑道:“能否出狱,李进并不在意。魏相,其实在这天牢里也还不错,我能顿顿喝酒吃肉,想看的书籍,也应有尽有。”
“如此生活,夫复何求?”
魏仁浦听到这话,难免有些哭笑不得的说道:“你这日子的确是让人羡慕。”
“然,我大明朝不养闲人。你若是再这样下去,岂非是要把天牢都吃穷了?”
“别说是我这个中书令,便是陛下,平日里吃的喝的,都没有你的好。”
李进点了点头,道:“陛下严于律己,躬身勤勉,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这正是我李进敬佩陛下,愿意为他效犬马之劳的缘故。”
“咳。”
魏仁浦轻咳了一声,正色道:“李进,陛下已经降旨,要封你为翰林院待诏。你,可以出狱了。”
“这……”
“怎么,你对翰林院待诏这一官职,有所不满?”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