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青山有些疑惑地掀开马车帘子,只看一眼就手一抖又放下了帘子。董氏第一时间发现了肖青山的异样,忙问道:“怎么了?”
董氏说着也掀动了帘子,看到县衙门口的大街上站满了来送行的百姓,好多人一看就是刚刚从家里赶来的。
董氏地眼泪瞬间就下来了,董氏用帕子给自己擦了两下眼泪,起身在车厢里开始找东西。肖青山看着有些忙碌的董氏,忙问道:“你找什么?”
董氏头也不抬地回答:“官服,你的官服!”还好东西都是董氏自己收的,她记得官服的位置,很快董氏就帮肖青山换好了官服。
董氏轻轻地帮肖青山整理着官服,肖青山抓着董氏的手说:“珍娘,你和我一起下去吧!”
董氏摇头,压着声音说道:“这是渠县的百姓对你的心意,我在车里看着你,我就特别自豪了!”
肖青山穿着官服,重新掀开车帘走了出去。程四下马扶着肖青山,肖青山刚站稳脚步,街两侧的百姓,哗啦啦跪倒一片。
仔细听,还能听到一些抽泣的声音。不知是哪位百姓带头喊了一句,“肖大人,您是个好官!”一句一句赞美肖青山的话,频频地传来。
肖青山知道这时候想让大家起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肖青山穿着官服,双手一不停地向两侧百姓行着拱手礼,一边快步往城门的方向走去。
随着肖青山的走动,马车也跟着缓缓地启动。车队过去的地方好多百姓起身又向城门的方向跑去。
董氏跪坐在车辆里,默默地看着自己的丈夫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董氏觉得这个场景真应该让两个孩子一起看看的。
肖青山也是强忍着泪水,快步向城门的方向走。好不容易走近了城门,才发现黄家主,周家主,赵家主还有几个自己很熟悉的家主都在。
沈县尉和黄县丞带着县衙衙役也都来了。肖青山这人眼窝子最是浅,见到这个场景都有些不知道说什么才好了。
肖青山不敢每个人一一打招呼,只得左边一礼右边一礼。又站到一侧示意陈小六驾着马车先行一步。
待所有马车都出城了,肖青山站在城门下看着向所有前来送行的人,高声道:“肖某…肖某谢诸位今日的情谊!肖某这六年来多谢渠县的父老乡亲支持与厚爱!”
肖青山因为用力压制着自己的眼泪,同时也在控制着自己的嗓音,以至于声音都有些颤抖。
肖青山不敢说什么他日再来渠县的话,毕竟他此生很难再回川州任职。说完想说的话,肖青山向着众人深深地一礼。
礼毕,肖青山转身在程四的陪伴下,快速走出城门上了自家的马车。“小六,加快速度,尽快离开渠县的地界。”
肖青山上车后就给陈小六下了命令,陈小六应声扬起了马鞭。回到马车上坐好的肖青山,一直坐在那里默默地流泪。
董氏瞧着自家相公的模样,也不知要怎么劝说,只好找出棉布的帕子,递给肖青山。
明佳说得对,棉布的帕子比丝绸的帕子更吸水。
谢博渊昨夜也有些睡不着,翻来覆去到了后半夜才睡着,今日醒得就有些晚了。起床后,谢博渊问老路:“肖青山一家,已经出城有一会了吧!”
老路想了想说:“刚出城一会,您现在要去送行,还赶得上!”
谢博渊喝水的手一顿,抬头看向老路,又看了眼天色,“怎么会这么晚才出城!”
老路得了消息也赶去亲眼目睹了,全城百姓给肖青山送行的场面。老路难得很细致地描述了今日城门前的场景,最后还感叹,“肖大人是真得民心啊!”
谢博渊听了老路的描述,有些后悔自己没能亲眼看看这个场景。谢博渊看着院子的景致有些失神,过了好一会才反应过来喃喃道:“肖青山,他值得!”
这六年,谢博渊看着肖青山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不管是打井还是种果树,还是春耕秋收,肖青山都是跑在最前面的,他用了真心也换到了真心。
谢博渊又抿了抿茶,自言自语道:“肖青山,在滇州好好干,未来的仕途,才好走!”
京城李瀚升也是早早就醒了,院子里耍了一会红缨枪,随便吃了口早饭就出门了。
李瀚升不上朝,不代表其他人不上朝。李瀚升的国公府所在的崇化坊和后面的崇贤坊,都是武将的府邸。
李瀚升也不坐车也不骑马,就步行着逛。
每走到一座宅子门口,李瀚升就停下脚步,想想这是谁家。他家有没有合适的孩子,没有话就下一家。
不仅是要有年纪合适的,还得是在京城有些诨名的,这种孩子陪着才没人敢欺负明峻和明佳。
李瀚升在几个坊市的大府邸之间徘徊,遇到自己觉得合适的,去敲门问问当家人在不在家。
李瀚升一连敲了好几户人家,各家的门房也都认识李瀚升,很快整个西城的武将府邸就都热闹起来的。
最后,李瀚升堵到了没去上早朝的徐盛元大将军,把徐盛元那十六岁的老儿子直接从被窝里捞了出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