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瀚升知道谢军师离开京城的时候,并没向任何人说过去向。他也是后来猜到的,但此刻不能说。
只能与皇上解释说他的亲卫遇到军师,是意外。他也是回京之后,才知道军师竟然伪装成游学的秀才,还和肖青山相识,还自荐做了师爷。
皇上直呼竟然如此巧合,忽然又觉得这个川州渠县,肖青山很耳熟啊!
梁帝身边的高公公记忆很好,瞬间回想起,上次皇上上次看过一封探子汇报曾笑着夸肖青山是个妙人,赶紧提醒皇上。
李瀚升不知还有此事,皇上也想起来了。命高公公去找到之前探子的信。高公公一会便取来了信件,一同拿过来的还有肖青山被动过手脚的亚士考试试卷。
皇上把信件递给李瀚升,自己又拿起那张试卷看起来了。李瀚升很快看完了探子的信件,他内心很疑惑。
想了想觉得现在是个很好的时机,便将袖子收藏的谢博渊的亲笔信递给了高公公。示意呈给皇上。
皇上看了试卷,又看了谢博渊的信。十分欣喜,此次亚士中竟然如此有才能之人。梁晟睿太了解谢博渊了,这大闹知州府衙的主意必然不是谢博渊的手笔。
能在短时间内就安稳住县城,取得众多村长的支持。这个肖青山很有才能啊!
“皇上,可否让臣看一眼肖青山的试题”李瀚升此刻开口,皇上随手就将试题递给了李瀚升。
“不对,字是肖青山的字,可这话绝不会是肖青山写的。”李瀚升自认很了解肖青山,这么狂妄的话以及川州府衙门前的闹剧都不会是他的主意。
很明显最初是有人想害肖青山的,一想到肖青山曾和他哭诉有人模仿他的笔迹写谋反的文章。李瀚升一下子就猜到是谁了。不过此刻见皇上对肖青山十分欣赏和满意。
至于出主意的人,李瀚升总是想到那个小小一团,却很狡黠的小姑娘。她还那么小,真的是她的主意嘛?
皇上对谢博渊信里提及的“大书铺计划”很感兴趣。他也想看看,川州的学子会有多大的长进。至于,谢博渊说要寻的婆子,天下最好的婆子都在宫中了。
至于全国各地的科举试题,一般只有乡试里优秀的卷子才会送入京城。院试和县试的考题,都是州府出题考核。京城从不过问。
这件事皇帝交给李瀚升去负责吧。全国那么多题册,可以随机抽几个州县的给渠县送过去。最后还不忘吩咐高公公给川州的探子传信,留意一下渠县的情况。
离开皇宫的李瀚升笑得有些轻松,原本想着在皇上面前稍微提一下肖青山,起码让皇上先有个印象,将来也好给他谋个其他官职,不成想皇帝竟然早就记住肖青山了。
呵!傻人有傻福!
渠县现在可是很热闹的,半个月前新招的20名衙役。此刻穿着统一的服饰,每人手里一根木棍。挑选的都是身材高大的,如今经过程四半个月的训练,虽然谈不上脱胎换骨但20人站成两列足够唬人了。
今天是书吏招聘考核的日子,放眼望去来了不少青衫长袍的书生。李掌柜和账房先生直接县衙对面的茶摊上租了张桌子。立了一块提前备好的招聘告示。
本县新开一家名为识趣的书楼,县衙东隔着两条街。新店筹备,现需多位抄书人。酬劳丰厚,有意者可前往识趣,咨询。
渠县的读书人一般分为两类,一类在家自学多为家境困难的耕读之家,一类是有些家底的都去隔壁县城的县学读书了。基本半个月才回家一次。
这也是为什么书吏考试要准备一个月了,传播开来还要等这些学子放假回家才能到到消息。明佳就是把目标放在了那些耕读出身的读书人。
预计中午县衙那边就能考完试,识趣这边也做好准备了。每个书桌上都摆放了两套笔墨纸砚,供所有前来应聘的书生试炼。
一楼的书架上最外面的两个书架已经摆放了好几本书籍,都是谢博渊小书箱里贡献出来的。有几本书在川州城都很少能找到。
锣声响,衙役来收走了试题。很多书生都一脸菜色,预感自己会落选,实在是没想到考得竟然都不是科举书籍中的内容,都是一些县城治理和民生的问题。
这些一般都是考中秀才之后,去州城的书院才会教的,属于举人的考试范围。不少人都垂头丧气地走了出来,就看到了识趣的招聘公告。
所有人都想来这个名字奇怪的书铺看看,而且来都来了。去看看有什么书也不错,于是直接从县衙集体转移到了识趣。
见人都来得差不多了,李掌柜上前一番慷慨陈词。什么县令大人青州前10名的举人,自幼喜欢读书,本次来赴任把家中藏书都带了。
到了渠县才知,渠县没有书铺也没县学。他深知求学不易,所以贡献出自己家中藏书,再由我们东家开创书楼,取识趣二字。
识趣今后不仅有书籍,还会有县令大人以及大人同窗的读书笔记,本县师爷也是很有才华之人,他感念肖大人大义,也捐献了不少书籍。
如今,楼内书籍准备不足,今天不对外售卖。只是招一批抄书人,不过楼内备有茶水,诸位都可以进内参观。有意者都可下场秀一下手书,小店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