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村长媳妇,董氏重新把大门落了锁,回屋坐下,有些替丈夫担忧。原本村里就有人想占这免税的便宜,没占到就到处嚼舌根子。
之前就有人去撺掇村长,村长还算稳得住。这次连村长都稳不住了,刚刚村长媳妇还一副是他们两口子长辈的态度,这事怕是不好处理啊!
她和丈夫在这个村里都没有亲戚,公公就没能撑到定居下来就没了。自己的爹当年把自己卖给相公就跟着其他逃难的队伍继续南下了。
她夫妻俩但凡有个长辈在,她两次怀孕生产又怎会落得一身病,如今家里连块地都没,全靠每年100亩地免税的租金和丈夫在书院里帮人抄书,教课的银钱过活。
都说独木难支可村子里也有不少和他们一样独门独户没亲戚的人家,逃难时大家就一起,如今在一个村子,原本也算是相互照应的。
村子里地多,每家也不会争抢什么,现在怕是要起波澜了。董氏想着明天要给丈夫捎个口信,这事需要丈夫回来决定。
其实她原本都想捎信让丈夫在县衙里学习,这个月就先不要回来。一个月之后等秋收结束,县衙收完税再回来。
是小女儿提醒她,丈夫总是要回来的,躲不是长久之计。那就看丈夫想怎么解决吧。现在她真心的希望丈夫可以考上亚士。
董氏这边担忧丈夫,村长家两口子也在谈论肖青山。“董氏说青山 在县衙里学习律法?他还住在县衙里?你没问为啥啊?”
村长的声音一下子拔高了,很是震惊。刘氏赶紧拽了一下丈夫的衣袖:“小点声,董氏是这样说的,那读书人的事我们在这些妇人怎么能知道啊!举人老爷又不会和董氏说。”
刘氏理所当然地回村长,她可不敢说她当时和丈夫一样吃惊,然后就忘记问为啥了。
不过想也知道问不出啥的,那肖青山现在都是举人老爷了怎么可能啥事都和董氏说,董氏整天病怏怏的,一点活不干。连家里的柴火都是要举人老爷休假回来去山上捡。
董氏身体不好不怎么出门,她并不知道她其实一直都是村里妇女嫉妒的对象。
因为她不需要下地,不用上山挖野菜,别人家秋收刚结束来不及歇歇,就要赶紧准备过冬的物资,家家户户都是全家一起出动上山捡柴,摘山货,能换钱的换钱,不能换钱的留着自己家吃用。
等全忙活完,大人都瘦了一圈,年纪稍大一点的孩子都当大人用,也是又黑又瘦的。
她董氏却可以啥都不用干,就在家里享受。刘氏都不敢想象,不用干活,光在家照顾两个孩子的日子得多享受!
她是村长媳妇都没享受过这样的日子呢。哼!!
肖青山接到同村人给得口信,便向宋师爷请假了。第二日一早先去县里唯一得点心铺子给妻女买一包核桃酥,便赶紧回家了。
不到中午,就到家了,自然是赶紧抱抱女儿,和妻女好好玩闹一会。随后董氏才将村长到访以及村长得目的说了。
肖青山把女儿放下,叹了一口气:“其实我猜到了村里人会要求把地落在我名下,要不是突然出了考亚士这事,我原本打算主动和村长提得,既然要考亚士了,这事就不能按照我之前的想法办了。我得再想想,就算咱全家都跟着我赴任去了,咱户籍不变,将来明峻也是要回来考科举的。”
董氏看着丈夫沉思得样子,又看了看时间,退出去赶紧做午饭了。临走前还不忘记用眼神告诉女儿不要打扰爹爹想事情。
明佳看着娘亲走出屋子,赶紧用手去拉爹爹得衣袖:“爹爹,你在县衙学习累吗?那个律法难吗?”
其实明佳觉得,这件事的问题重点还是爹爹能不能考上亚士,能不能正式派官。
肖青山低头看着小女儿,他一下子懂了小女儿的话,如果他真的当官了,哪怕是个末流小官,将来明峻回来科举,也是无人敢欺的。
是他想复杂了,这些天在县衙他也思考了很多,那时谢先生与自己聊亚士一事时,语气颇为肯定,似乎只要自己去考就一定可以过,谢先生应该是知道些什么。
想到这,他又想起了另一件事,他发现县令对他的态度也不对劲,很是矛盾。
他办宴席,县太爷没时间来派宋师爷代替,算十分给自己脸面了,可是县太爷送的砚台他也是看过的。
他要学习律法,宋师爷说是县令给他安排了住处,让他在县衙学习,也算是不小的照顾了。
若他真的考上亚士被派官了,这都能算得上恩情了。
可是,他在县衙住了十多天了竟然一次县太爷都没遇到过。他有很明显的感觉,县太爷在躲他,或者说只维持面子上的交往,这两件事都透露着矛盾。
第一件事可以说县令瞧不上一个小小举人,不想送贵重礼物,还可以解释。可明知道他考中亚士就可以派官,依然避而不见的态度,是为什么呢?
明佳看着爹爹一会好似豁然开朗的样子,一会又皱眉沉思好像有什么大事想不明白。最后直接长叹一口气,似乎想不明白就不想了。
起身抱起小女儿说:“走 咱一起看看你娘亲在做什么好吃的。”到了厨房,肖青山把女儿放到地上远离炉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