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的可真圆润啊……
默默的在心里吐了个槽,李阳憋着笑将那两个系列的文章,以及此前发布之后取得的具体影响,和杨廷承讲述了一遍。
当听到这些文章竟然在半个月的时间内就取得了如此广泛的影响力,杨廷承的眼睛亮了!
“太好了,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两个系列的文章,在舆论宣传这一块做出大成绩!现在港城的民众普遍信心缺乏,虽然现在我们已经通过限制令,抵挡住了游资的第一波攻势,但是市面上因对港城未来经济没有信心而发生的挤兑却愈来愈严重。如果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舆论引导,让港城的民众和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不要盲目的去将手中的港币兑换成美元,那么我们目前的资金压力肯定能够得到一定的缓解。甚至于,在未来的某个节点,我们需要抬高股指的时候,利用这两个系列文章的公信力,也能够出其不意的调动港城民众的力量!”
李阳不得不承认,金管局这面的领导素质还是非常高的。
虽然此前因为金融风暴的突然性,金管局方面暂时陷入了被动,整套体系都在巨大的压力下显得有些混乱,并因此忽略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可是在了解了新的情况之后,马上就能够找到最合适的出路,这确实相当的难得。
刘廷承的想法,其实和李阳是一样的。
李阳没有因为杨廷承的后知后觉而轻视,他是一个很客观的人。虽然他不觉得在这一场金融风暴中杨廷承作为金管局的主要负责人,将这一场危机处理的很好,可是他自衬如果将自己放在杨廷承的位置上,如果没有提前预知危机到来的能力,那么他做的可能还不如杨廷承。
只是李阳身在局外,并且走在了前头而已。
“是的,杨长官。这也是我们顾问团的想法,经过之前一段时间的努力,现在我们的系列文章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公信力。现在,我们马上就要应对游资集团的第二波攻势,所以我们觉得现在是时候,将舆论这一块做起来了。所以杨长官,我建议您通过行政关系,联系包括《卫报》和《港城日报》等发行量较大的报纸,每天以头版专题的方式,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刊登这两个系列的文章。配合我们的金融应对策略,在关键的时候,引导民众的金融行为,给国际游资们来个背刺!”
虽然不知道啥叫背刺,可是李阳的意思杨廷承哪里还不明白?
“好!非常好。”
兴奋的拍了拍巴掌,杨廷承看了看顾问团的所有成员,由衷的笑道:“这一次大陆的顾问团,真的是给我太多意外和惊喜了。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还不确定,所以太多我也不敢和你们保证。不过这一场金融风暴最终我们港城可以平安渡过去,我一定会给港府方面打报告,给你们请功!”
“杨长官,我们这一次来港城,就是想着能够为港城出一份力气,帮助港城走出当下的困境。功劳不功劳,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虽然嘴上说着无所谓,可是此时的吴敬连,却已经是满脸红光。
实话说,吴敬连需要这一份功劳吗?
其实不怎么需要。
就目前来说,国内经济学领域专家里,他吴敬连已经是最顶尖的那一批人物了。
但是试问,又有谁不喜欢被人重视,被人感激呢?
尤其是念及刚刚来到港城时候,顾问团收紧了冷落的情形。再看到眼下杨廷承这个金管局长官对顾问团鲜明的态度,吴敬连这心里,还真像是吃了一颗蜜丸似的。
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一直持续到杨廷承和徐连正等人离开之后。
在杨廷承等人走后,李阳立刻就被顾问团的众人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牛啊,小李子!之前你说要写文章,我们还以为你就是说着玩玩儿的的,没成想这才多长时间的功夫,倒是让你高出了这么大的阵仗。好家伙,连《**》和《商报》都刊登连载了,不错,着实不错!”
“我说老周你要脸不要?什么叫不错啊?这些天我可没少看报纸,《**》和《商报》在港城内的发行量,如果放在国内来个横向对比的话,那可是相当于《新京》和《扬子》的!好家伙,这种分量的报刊,半个多月的时间连续连载头版专题四篇文章平均一周两篇,这要是不错的话什么才能叫好?要不然你回国内之后也试试给《新京报》和《扬子晚报》投个稿子,看看能不能不署你真名的情况下,连续连载四期出来?”gōΠb.ōγg
“哈哈哈,就是的!老周这个家伙,你可少用那副老大哥的口吻跟人李阳说话。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当初人家李阳说要写文章引导舆论的时候,是你说的这叫白费功夫,反正港城这边也不重视咱顾问团,说是要回大陆去研究你之前的那个课题来着的吧?当初人家李阳干事情的时候你打退堂鼓呢,现在人家做出成绩了你来个不错,我都替你臊得慌。”
“可不是呗,李阳这小同志懂事,说这一系列文章是咱们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