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珠和李纨喝过交杯酒,已经是夫妻了。
贾珠看着眼前的李纨,只觉得今天的李纨格外美。一张涂了胭脂的脸,烧得更红了,如同一朵盛开的桃花,娇艳欲滴。他忍不住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感受着她细腻的皮肤,心中充满了幸福和满足。
李纨也不敢抬头看贾珠,虽然婚前见过面,但感觉今天的贾珠比平日里更加英俊了。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让她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她静静地坐在那里,心里想着自己的丈夫,想着他们的未来,她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贾珠和李纨对彼此都很满意。贾珠觉得李纨是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淑的女子。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温柔和爱意,让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安心。他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妻子,一个可以陪伴自己一生的人。
李纨也觉得贾珠是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男子。她喜欢他的眼神和笑容,喜欢他的温柔和体贴。她觉得自己找到了一个好丈夫,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
洞房花烛,一夜温存,贾珠和李纨的心贴得更近了。他们相信,他们的未来一定会很幸福,他们会一起走过每一个春夏秋冬,一起变老。
第二天一大早,李纨就撑着酸软的身子,早早起来,洗漱,准备认亲所需。
陪着贾珠吃完早饭,夫妻俩就相携到了贾母的院子。
此时,贾政夫妻,贾赦夫妻,贾琏,贾宝玉,三春,连带着贾环都被乳母抱来了。
贾珠夫妻进来,就有丫鬟端来茶盘和蒲团,让两人敬茶。
贾母笑得红光满面,搂着贾宝玉坐在上首。
贾宝玉睁着大大的眼睛,好奇地看着这位新嫂嫂。
李纨端着茶,跪也不是,不跪也不是。
跪的话,贾宝玉也坐在上面,他一个做弟弟的,怎么能受长嫂的跪拜礼?
可不跪,贾母还等着她敬茶呢。
而且贾母像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贾宝玉跟她坐在一起等着敬茶有什么不对。
李纨求助地看都同贾珠。
贾珠心领神会,向贾宝玉伸出手:“宝玉,过来,别妨碍你大嫂给祖母敬茶。”
贾宝玉这才跳下来,被贾宝玉牵到三春旁边坐着,但嘴巴已经翘起来了,不高兴被大哥阻拦了他看大嫂。
贾政瞪了他一眼,贾宝玉立马老实了,收起脸上的不高兴,端端正正地坐着。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李纨认亲敬茶的过程很顺利。
她是贾母亲自选 的孙媳妇,贾母喜欢,其它人也得喜欢。
李纨给贾琏准备的文房四宝,贾宝玉同样是文房四宝,多加了一双她自手做的袜子,贾环是一只赤金平安锁。
三春各一对绞丝玉镯,并一方李纨绣的帕子。
王夫人觉得她这礼准备得很好,对李纨的满意又多了几分。
时间一晃,又过去好几个月,金秋八月,分发到大雍各地的红薯和玉米第一批已经成熟了。
各地百姓都在一片喜悦中收获了比往年多得多的粮食,大雍一片喜悦祥和,百姓们无不夸当今陛下的英明。
在一个小村庄里,一位老农站在自家院子里,看着满院子堆积如山的红薯,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的脸上布满了岁月的痕迹,褶子纵横交错,但此刻,他仿佛年轻了几十岁,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
这些红薯不仅足够他们一家人吃到来年,还可以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在过去的日子里,他们一家人经常面临着饥饿的威胁。每年的收成都很有限,他们经常不得不省吃俭用,才能勉强维持生计。然而,今年的红薯丰收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他们再也不用担心挨饿了。
老农带着儿孙,向京城方向跪着结结实实地磕了好几个头,感谢当今陛下的恩赐,感谢向陛下进献种子的人。
在另一处村子里,有一家人正围坐在院子里剥玉米粒。他们的手已经磨出水泡,生疼生疼的,但他们还是说说笑笑,讨论着要做些什么好吃的。
父亲是一个壮实的中年男人,他熟练地用手将玉米棒子上的玉米粒剥落下来,然后扔进一个大盆里。母亲则在一旁用针线缝补着一件衣服,她不时抬起头来看看丈夫和孩子们,脸上露出温暖的笑容。两个孩子则坐在父母中间,他们也在帮忙剥玉米粒。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但他们的生活却充满了温馨和快乐,这都是陛下和新作物带给他们的。
同样的场景,还发生在大雍各个角落,大雍百姓的脸上,多了比从前加起来还多的笑容。
但萧鸿瑜却高兴不起来了,他病了,入秋以后的一场雨,竟然让他得了风寒。
本以为不是什么大病,养养就好了,他却反复咳嗽发烧了十几天,整个人都虚弱下去,头上的白发都更多了。
身体不好,他也没有精力管朝政,批奏折的活都交给了六皇子萧燕安。
萧燕安虽无太子之名,但已经是明面上的储君了,别的皇子要么已经失去了夺嫡的资格,要么还没成年,萧燕安成了目前唯一合适的储君人选。
好在萧燕安并没有让萧鸿瑜失望,在他的教导下,现在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