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穿越1988,带领全家奔小康
  4. 第70章 调研和培优
设置

第70章 调研和培优(1 / 2)


接下来的周末,宋如岚和柳成玉、李曼玲三人分头行动,到省城的新华书店和补习机构周边与学生和家长聊天,做调查问卷,收集省城教育辅导机构的现存情况,也充分了解省城中小学生升学的情况,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等。

经过市场调查,宋如岚才了解到,大概两年前,为了给小学生减负,省教育厅取消了小升初升学统考,实行就近划片入学,但是给优等生保留了保送通道。

部分优秀学生家长们开始担心孩子分配到实力薄弱的学校会影响孩子将来大学升学的,而原来的重点中学校也不愿意招收资质平平的划片派位生。于是,一场“合谋”便在体制之外秘密进行,并由此形成了择校和派位共存的模式,而辅导机构的筛选作用成了最佳的“接头暗号”。

正是从这两年起,省城的教育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林立,在省城几个重点中学周边,一块接着一块的辅导机构的标志牌,几乎每个学校附近都有两到三个教辅机构。

宋如岚还发现,以奥数培训为主的培训学校充当起替重点中学选拔学生的功能,各个重点中学都有自己对口的培训辅导机构,只有进入该辅导机构就读,才有可能将来被“点招”进入该重点中学,家长们称之为是为“占坑”。

宋如岚在和一些家长交流中得知,现在在辅导机构补课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一般化或者差一些的,家长们的认识中,补课市场的主流逻辑是,“差生才需要补课,好学生哪需要补课”。但宋如岚知道,因为在新华书店附近与好几位“好学生”互动了解后,这些“好学生”也有提升的愿望,并不排斥通过辅导机构的培训更上一层楼。而宋如岚由此被启发自己创建辅导培训班的定位——精英教育。这个辅导班要“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是开设“好学生”的培优班,而且奥数竞赛班是培养“好学生”的敲门砖。

宋如岚又和柳成玉还有李曼玲调整市场调查重点,针对现有辅导机构竞争还不激烈的小升初的赛道,锁定小学里的优秀学生和家长进行重点需求调查,重新拟定调查问卷等等。这样三人又忙了两周,利用平时小学放学时间到各学校和家长学生接触,填写调查问卷,才基本摸清省城里十几个小学的学生和家长的升学需求。

宋如岚把所得的调查问卷问题梳理汇总,更加确定“好学生”的小升初市场需求是庞大的,这些好学生大多数是有学习欲望的。不是宋如岚要刻意去选择好学生,而是这个需求还没在省城辅导培训这个市场做起来,顺应市场规律才是最佳选择。

宋如岚接下来就制定开设辅导班的计划,在宋如岚这个计划中,专门用于培优的门只对“好学生”开放。进入辅导班学习,第一件事是参加入学考试,对学生进行初步筛选,达不到要求就无法报班;达到要求的进行分层。

当柳成玉和李曼玲表示不理解担心没有学生来报名时,宋如岚说:“我们不制造需求,而是要满足需求。我们注重素质教育的课程同样也会花很多心思。如果报名的人较少,证明我们做的正是量小质优的赛道。客户需求决定体量,对我们课外辅导机构而言,要做的是确保教学品质做到最好。”

“我们的辅导培训定位是培优,有的学生考试完,并不适合我们的班,我们也并不建议他们报名。这样我们不需要打广告,我们的传播就是靠口碑,靠家长口口相传。辅导班有天然的缺陷,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程度不一样,所以我们就有入学分班考试,再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我们初步计划只开设两个班,而且两个班的教学难度和教学进度都会不一样。如果报名人数较多,我们也不能盲目根据市场需要扩招,而是要在保证自身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开班,这是非常谨慎的事情。”

因为李曼玲是数学师范专业,所以宋如岚就和李曼玲一起研究数学常规班的教学大纲,打算以还有两年升入中学的四年级的学生培训为主,把数学课当做加入类似流水行船、相遇与追及综合,小数巧算、第五种运算、整数与数列、数表进阶等知识点,这些都属于数学竞赛的知识难度。

宋如岚还找出西林三中出版的系列奥数竞赛辅导书籍作为参考,把奥数竞赛中学难度的题型加入到数学奥数竞赛班的教学大纲中,虽然对小学生来说有点超难度,但竞赛班和常规班的学生在入学选拔中就是筛选出的“精英”,对这些学霸而言,有难度的题也许才正中他们下怀。

课程设计初步完成,宋如岚和柳成玉就去物色培训机构的地点。宋如岚和柳成玉以及李曼玲每人都是筹集了五百元入伙,一共一千五百元的创业资金,仅够租个地方勉强开班。

在省城繁华的商业街附近,她们看中了一栋商务写字楼里的房间,但因价格太贵,仅仅只能租最小面积二十几平方米的房间。

办培训机构还需要申请执照,办辅导机构公司,最低需要五万元的注册资金,这是三个人都无法达到的目标。所以宋如岚提出挂靠的方法,具体操作就是找到愿意让她们挂靠的辅导培训学校,她们缴纳一定的费用,有偿使用别人的招牌进行招生。

这个问题很难解决,宋如岚问了好几家省城的辅导机构,都被拒之门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