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趣阁
  1. 书趣阁
  2. 其他类型
  3.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
  4. 第四百二十章 赵国的隐患
设置

第四百二十章 赵国的隐患(1 / 2)


神话战国之我是赵括第四百二十章 赵国的隐患

赵括一边吃饭一边观察各个官员的反应,之所以将午饭以这样的形式呈现,一方便是为了让大家见识农家和墨家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表决自己变法改革的决心。

这些人中必然有支持者,有反对者,但只要第一时间不站出来反对,等到新的政策实施下去,再想要反对就晚了。

“主要还是产粮的问题,得再往农家塞几个年轻人。”赵括心中想到,如果亩产能翻一倍,他哪里还需要这么小心翼翼,抽点人手都要计算一下粮食够不够,有时还要向楚国和齐国买粮。

虽然能买到,但是终究不安稳,说不定人家啥时候就不卖了。

现在赵国看起来和各国关系都不错,但这只是表面,说翻脸就有可能翻脸,只有自己家地里的粮食吃的才心安。

农家那几个老头虽然能干,但是年纪太大了,说没可能就没了,必须尽快将年轻人培养起来。

而且现在农家有研究水稻的、研究小麦的、研究粟、黍、大豆、高粱、棉花、瓜果、蔬菜的,都需要人,几个老头远远不够,人越多越好。

“大王觉得我赵国官员如何?”魏无忌突然问道。他在这些人中看到了不少熟人,有些当年还是他的门客,在魏国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如今在赵国终于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当为天下翘楚。”赵括脸上露出骄傲的神情。

这可不是他夸大其词,当今天下,在武将方面能够和赵国相比的,唯有秦国。但是在文官方面能够和赵国比的,一个都没有。

“大王不觉得来自各国的官员有些多了吗?”魏无忌眼中闪过一道光芒,低声说道。

由于招贤令、邯郸学院的作用,以及赵括的多次挖人,再加上四大公子之二的魏无忌、赵胜的吸引力,更有诸子百家广收学子,各国人才不断涌入赵国。

而且赵括秉着自己就算白养着,也不让其他国家得到的原则,几乎来者不拒,待遇全部拉满。

如今赵国来自其他各国的中上层官员已经达到半数,位列天下之最。邯郸学院中更是大部分祭酒、博士都是来自列国。

虽然有了不论出身,不论国家,唯才是举的美名,但是也极大压缩了赵国本地人的上升空间。

长此以往下去,非常不利于赵括的统治。

赵国人才是赵括的基本盘,赵括统治的基石。说句夸张一点的,外来人员哪一天看赵括不爽,爬起来就跑了,赵括留都留不住。

赵国人虽然也可能跑去其他国家,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除非对上层失望透顶,轻易是不会离开家乡的。

如果赵国人反过来却被外来人员管理,即便外来人员干的更好,大家心中也会有所不满,而这种不满,一部分是对赵括的。

因为所有外来人员的权力都是赵括赋予的。

魏无忌设身处地的想了想,如果自己是一名普通赵国黔首,县令是魏国人,县尉是齐国人,郡守是韩国人,郡尉是燕国人,郡丞是楚国人,只有乡老是赵国人,自己心中会不会有所不满?答桉是一定的。

如果自己是一名赵国小贵族,当了十年县令,兢兢业业,好不容易升到了郡丞,结果郡守是魏国人,郡尉是齐国人。

他们没有十年兢兢业业,只是通过招贤令或者其他人的举荐,见到了国君,于是获得了和自己同样的机会,自己心中会不会有所不满?

答桉也是一定的。

魏无忌一开始并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因为各国都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官员,下到县令,上到相国。

直到刚刚,一眼扫过去,好家伙,一半都是六国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七国在一起开大会呢。

更可怕的是,这次官制改革,郡县制的确立,将会多出大量位置,而这些位置同样有不少被安排给了来自六国的官员。

至于赵括,后世的固有思维让他忽视了这个问题,他总想着人才越多越好,却忘了赵国人的感受。

“幸好有信陵君提醒,寡人险些酿成大错。”赵括勐然惊醒。

他之前还在为‘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而沾沾自喜,现在才发现自己是有多傻。

这里是赵国啊,如果到处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官员,百姓不仅会心生抵触,甚至会产生对抗官府的想法。

时间长了,更会有一种我赵国人不如其他国家的人,低人一等的想法。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而且这种矛盾会在变法过程中愈演愈烈,甚至会导致变法的失败。

赵国若是站在百姓这边,各国人才必然会离开赵国。赵国若是站在官员这边,百姓将和官府离心离德。

失去民心容易,再想要获得民心,可就千难万难了。

“信陵君明察秋毫,老夫不如啊。”荀子叹了一口气,他此前也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见到来自各国的人才,甚至有一种和赵括一样,沾沾自喜的感觉。

现在才发现,这罐蜜糖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危险。

“大王和荀子言重了。”魏无忌说道。

“不知信陵君可有补救之法?寡人总不能将大家赶出去吧。”赵括苦笑


设置
字体格式: 字体颜色: 字体大小: 背景颜色: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