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册封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随后,又是册封文武百官功臣,其中以朱瀚为宗室亲贵之首,封朱瀚为英王,食邑万户,兼任中军都督府大都督、太子太傅、左丞相、节制高丽辽阳倭国兵马,镇江海军衙门总理大臣、金陵制造局总教习,反正林林总总的官职一共有二十多个,不管是哪个衙门,几乎都被老哥朱元璋给他安排了个官职,唯恐自己亲弟弟没有当储君而受了委屈。
对于老哥朱元璋的这份关心,朱瀚新鲜了两天就差点气死。
因为实在是太累了啊!
二十多个官职,每天找他来签字画押的官吏,就能够从中院大厅一直排队到大门口去!
其它的文武百官,文官则是以李善长为首功,被封为韩国公,封户八千,任右丞相,其次则是刘伯温,被封为越国公,封户七千,担任御史大夫兼任参知政事,施耐庵紧随其后被封为泰兴侯,担任礼部尚书,其余文官也是各有封赏。
至于武将,则是以徐达为首功,被封为魏国公,封户八千,担任前军都督府大都督,龙兴卫亲军都指挥使。
其次则是汤和、周德兴等人,然后就是郭英、常遇春、胡一八、蓝玉等。
因为朱瀚的布局,大明开国的许多恶战都是被朱瀚提前化解了,所有人的功劳与历史上相比,都是显得有些差。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就可以被解决的。
因为,在处置好了大明内部的一切问题后,大明洪武皇帝朱元璋下颁下诏书,是为《讨元檄文》!
大明开国,起于红巾军,自然也要继承红巾军的初心!
浙江,杭州。
“自古帝王临御天下,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倾移,元以北狄入主中国……”一群儒生正在大声朗读大明洪武皇帝刚刚发布的诏令,这一份诏令被洪武皇帝下令各州县衙门都要张贴。
诏书由洪武皇帝朱元璋口述。
然后经一代文学大家刘伯温润色,可谓是难得的佳作。
书院里的儒生们听着里面的词句,一个个是热血沸腾。
啪嗒!
忽然,一个书生投笔而起,用坚毅的目光盯着众人说道:“百无一用是书生,如今大明开国,诸君怎么还有心情坐在这里读书,不如随我一起投笔从戎,去杀敌封侯,传之子孙,岂不美哉!”
这个书生的话,引得一众同窗赞叹连连!
但是真正想要去杀敌的人,却是一个都没有。
“罗贯中,你就别做梦了,好生读书才是正道,投笔从戎你未必是那个苗子!”
一个先生模样的长者从外边走了进来。
但是,罗贯中很显然是听不进去。
他收拾了一下书桌,把自己最爱看的那本《三国志演义评话》揣进了怀里,然后对着先生和同窗们一拱手。
“大明开国封侯万里,小子罗贯中不封侯,绝不回杭州!”
说罢,罗贯中就大踏步走了出去,只留下一群儒生摇头叹息。
………………
北京,大都城。
大元皇宫内,一个小太监正跪在地上,捧着一份抄来的大明《讨元檄文》小心翼翼的朗读者。
坐在御座上的皇太后奇氏,跟在下面肃立的大臣们都是脸色阴沉。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中原气盛,亿兆之中,当降生圣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小太监声音细细的读着。
忽然!一声呵斥,打断了小太监的朗读。
“够了啊!”
大元皇太后奇氏一声呵斥,中断了《讨元檄文》的朗读。
“驱逐胡虏,恢复中华!哼,朱元璋都要驱逐你们,你们就这么坐视不管,谁能给朝廷拿出一个计策来?!”奇皇太后冲着臣子们厉声呵斥道。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个个脸不红心不跳,全当没有听到这话,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动不动。
奇皇太后骂了几句,只觉得没有什么意义,便挥手宣布退朝。
如今大明开国,许多地方官府直接就对大元彻底失望了啊,各地的蒙古人纷纷是涌入了大都,不敢再留在各自的驻地,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身边的汉人给砍了脑壳投降明朝。
“唉,现在真的要准备北撤到草原了嘛?”奇皇太后看着空空的朝堂,忍不住失落起来。
。。。。。。。
湖北,汉阳城。
大汉皇帝陈友谅也正在读着朱元璋的《讨元檄文》,当然不是他亲自读,而是丞相邹普胜在旁边读,陈友谅坐在龙椅上听。
“……予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乱,为众所推,率师渡江,居金陵形势之地……”邹普胜的声音低沉,听起来铿锵有力,让陈友谅也不禁被《讨元檄文》的内容大动。
“淮右布衣!”
“淮右布衣!”
陈友谅口中不停的念叨这个词语。
淮右布衣,也就是淮北普通农民的意思。
“朱元璋如此坦然,英雄气度,属实不一般啊!”陈友谅忍不住说道。
“陛下英雄气,也是差相仿佛!”邹普胜连忙说道。
陈